第794章 圓環工程,終局(1 / 2)

在盧金文和隨東興二人火急火燎地趕著把大衛國這邊的情況上報給國內的時候。

iai的廠區內。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高級工程師阿比納夫·巴爾加瓦和空軍副參謀長巴道裡亞中將在幾名iai高層領導的簇擁之下走進了那間總裝車間——

儘管在上半年的卡吉爾衝突中,空軍的表現堪稱大敗虧輸,但得益於表現更加抽象的巴國陸軍,從整場戰爭的角度上,印方畢竟還是取得了勝利。

要知道,印度人哪怕打輸了都能喪事喜辦,更彆提這會真贏了。

因此,在最後論功行賞的環節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空軍總歸還是喝到了一些湯。

而當時讚同參謀長克林帕上將的預警機計劃,並最終提出向大衛國求購費爾康係統的巴道裡亞,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前者的副手。

雖然從級彆上,西部空軍司令部參謀長跟空軍副參謀長是一樣的,甚至這兩個地方的辦公地點也隻隔了不到50公裡。

但顯然還是後者的含金量更高。

而作為調入新德裡核心圈層的條件,巴道裡亞就任之後領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負責整個預警機采購計劃。

絕對的燙手山芋。

如果平衡不好涉事各個相關方的利益,那他這個副參謀長的位置恐怕連屁股都坐不熱就要換人了。

哪怕平衡好了,未來萬一出了事,他作為執行人也大概率被丟出來當做替罪羊。

但事已至此,他實在是沒得選。

而巴爾加瓦博士,則是此前hs748ae;c預警機項目的技術副總監。

由於技術總監在那次hs748原型機的墜毀事故中身亡,因此隻能由他來扛起考察費爾康係統和伊爾76平台的適配水平。

在適應了車間內略顯昏暗的環境之後,巴爾加瓦和巴道裡亞二人首先看到的,自然是那架甚至已經安裝好了雷達支架的伊爾76td運輸機。

看著眼前碩大的機體,巴爾加瓦博士眼中露出了些許豔羨。

相比於起飛重量隻有20多噸、隻能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hs748,伊爾76顯然可以給工程師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間。

至少不用擔心雷達罩把垂直尾翼完全擋住,導致飛機的航向穩定性幾乎完全喪失。

隻不過,巴爾加瓦似乎沒有考慮到,當年斯坦航空公司之所以選擇hs748,顯然並不是因為不想要更大的平台。

而是實在沒有對200噸級大型飛機進行結構改造的能力……

“這架飛機的設計方案已經確定下來了麼?”

旁邊的巴道裡亞並沒有在意博士的emo,而是直接關心起了最要緊的問題。

“當然。”

負責接待的iai負責人莫爾·麥卡伊當即回答道:

“整個方案本身是由彆裡耶夫集團參照a50預警機進行設計,算是非常成熟的方案,隻是機載設備更換為埃爾塔公司研發的el/w-2090雷達,操作終端和指揮係統也進行了相應的升級。”

他說著指向了車間另外一邊放置著的一組相控陣天線,然後繼續補充道:

“除了尺寸稍小之外,相控陣天線的技術方案和費爾康預警機完全一致,但按照設計方案,我們會在雷達罩裡呈三角形布置三麵,所以不會存在探測死角。”

巴道裡亞中將快步走了過去,湊到已經封裝好的天線近處看了看。

憑肉眼當然是不可能看出什麼東西的,但不管怎麼說,比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那些工業垃圾肯定是強太多了。

……

一星期後,盛京那邊工作告一段落的常浩南重新回到了京城。

跟過去一樣,下飛機簡單收拾了一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國防科工委彙報工作。

說起來,在航空動力集團正式成立之後,他已經有好幾個月沒去過那裡了。

想想還覺得有點懷念。

當常浩南到達科工委的時候,丁高恒按照慣例已經在辦公室等他了。

“丁主任。”

常浩南敲門進屋。

不過,丁高恒卻沒有馬上開始談正事,而是笑著打趣道:

“聽說上個月的時候,小常你在輿論界打了個勝仗?”

說著示意常浩南隨便找地方坐。

借助輿論反擊南城報的那件事距離現在已經有點久遠了,而且當時說實話也就是順手為之。

因此,常浩南愣了一下才意識到丁高恒指的是什麼。

“嗐……也是趕巧罷了。”

他擺了擺手:

“本來嘛,我其實是個很隨和的人,這事擱平常我都沒準備動手,結果南城報那幫人非得往槍口上撞。”

說到這裡,常浩南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他們前腳批評我們火炬實驗室浪費科研資源,我那篇論文後腳就見刊發表出來了,中間也就隔了一個來星期,這就沒辦法了,我也隻能勉為其難地針對他們一下……”

丁高恒聽後沒有直接開口。

隻是用“我信你就是見了鬼”的表情看著一副人畜無害樣子的常浩南。

不過,他也早就看南城報那幫人不爽了,隻是受製於身份不好直接下場罵街而已。

這次有人能出口惡氣讓對方吃癟,丁高恒高興還來不及。

剛剛提起這件事,也隻是為了再樂嗬樂嗬。

如今樂完了,自然也該回到正題。

於是,他重新恢複了嚴肅的臉色:

“盛京那邊的情況,還順利吧?”

“一切順利。”

常浩南也收斂了表情:

“殲11b的試飛,當然還有渦扇10設計定型之前的最後階段測試都在按照時間表進行,我們目前已經凍結了渦扇10a的技術方案,除非再發現什麼特彆要緊的問題,否則就將按照當前技術狀態進行小批次量產,直到完成生產定型後,再轉入正式量產。”

“至於一些最近才完成研發,或者仍在研發過程當中的新技術,將會在未來的改進型渦扇10c上麵體現。”

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

這是很多項目為了保證足夠快的迭代速度而設立的標準。

雖然這個原則是由於成為一句軍工口號而廣為人知,但實際上,大部分軍品的迭代速度並不滿足這一要求。

至少在90年代末這會還不滿足。

不過,在常浩南的帶領下,航發這塊,確實是做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