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通過海峽!(2 / 2)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按照沈盛廣同誌的意見,先確定一下這個‘最後通牒’的內容!”

……

一天之後。

已經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外的公海上轉了十幾個小時圈的朱玉周憂心忡忡地看著遠處依稀可見的恰米利卡山。

在之前接到那個要求他儘可能放慢速度的電話之後,他就幾乎沒怎麼睡著過覺。

身後的這艘大船,對於他本人、對於律創集團、乃至對於整個華夏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每在路上耽擱一天,夜長夢多的風險就增大一分。

從出航到現在還不到一個星期的功夫,船隊附近目視距離內出現小艇和直升機的次數就已經突破了兩位數。

其中最危險的一次,甚至有一架直升機想要強行降落在瓦良格號的甲板上麵。

好在他提前看出了對方的意圖,及時下令進行轉向規避,這才沒能令其得逞。

但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

要是繼續這麼兜圈子的話,被人找到破綻登船,甚至破壞牽引繩恐怕都是遲早的事情。

朱玉周當然也知道,眼下這會,國內估計正在和土耳其方麵進行激烈的交涉。

但至少在他看來,結果很難讓人感到樂觀。

地中海,終究還是太遠了。

“船長先生。”

實在有些頂不住的朱玉周回頭對那名隻穿著一件背心的大毛船長說道:

“我去休息一下,如果你發現附近有什麼異常情況,一定要叫醒我。”

“好的,朱,你去吧,這裡交給我。”

後者的心態倒是很好,畢竟出海補貼是按天算錢,哪怕一直在黑海裡麵轉悠,也不會影響他的收入,

朱玉周點點頭,剛準備轉身走下甲板梯,就聽到旁邊的海事衛星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他整個人直接一個激靈,困意幾乎瞬間消失,用旁邊船長幾乎看不清身影的速度撲了過去。

“這裡是尼古拉·奇克爾號,請講。”

聽筒那邊是粗重的呼吸聲。

過了幾秒鐘後,才傳出來老夥計葉俊奇的聲音。

“海峽管理機構已經撤回了禁止通行的指令。”

簡短的一句話,讓朱玉周連日以來緊繃著的神經突然放鬆。

他頓時覺得有點頭暈目眩。

好在及時扶住了旁邊的把手:

“那……那就是說,我們能過去了?”

“是的,不過還有一些技術方麵的要求,過一會會有一艘交通艇上船,和你具體說明情況……”

為了不讓自己的這波仰臥起坐成為小醜行為,土方提出了很多技術方麵的細節要求。

比如要求製動拖輪的馬力不小於16000匹,還需要額外在艦艏、艦舯、艦艉分彆設置兩艘輔助性的拖船,以及另外三艘防止與跨海大橋或者海岸建築發生碰撞的頂推船,使整個船隊的規模達到12艘。

此外,在通航時,要求能見度不得小於5公裡,水流不得大於三節,風力不能大於五級。

實際單從航行安全的角度考慮,這樣搞頗有點小題大做了。

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窄處有708米,最淺處也有27.5米,對於尚未舾裝完成的瓦良格號來說綽綽有餘。

而且,華夏方麵雇傭的拖船隊又是由常年在海峽附近工作的老船員組成,其實根本不需要這麼誇張的聲勢。

不過麼,華夏方麵也能理解安卡拉的思路——

把瓦良格號給攔下來,已經是麵向全世界公開的事情了。

現在敲詐一筆的目的又沒有達到。

那就得給外界一個交待,解釋一下你上躥下跳這麼多天到底是為了啥。

總不能承認說我想敲一筆,但被反殺了。

那也太丟人了。

於是隻能在技術上死摳細節,表現出一副“我是為了國際水道萬無一失才這麼嚴謹”的姿態。

所以,對於這些純技術要求,華夏直接照單全收。

反正費不了多大事。

但技術以外的部分,就完全不一樣了。

第一條,那肯定是毫無疑問地被完全放棄。

當然我們作為五大善人,也不是說完全不講道理。

華夏承諾,如果通航過程中對海峽和岸上設施造成任何損傷,都將從一份巨額專項保險中支付相應的賠償金。

隻不過,擔保方從土耳其銀行換成了華夏國內的保險公司。

還順便成為了未來很多年中華夏保險業的單筆最大業務。

第二和第三條,則更換了一種說法。

也就是參照之前和歐盟達成過的協定,雙方參照WTO成員國的待遇向對方開放市場和投資。

對於旅遊業,乙匡堯同誌花費了很多口舌,才讓安卡拉方麵接受了土耳其在華夏國內其實聲名不顯的現實。

而為了改善這一情況,他出於善意地建議,可以考慮開放兩國之間的免簽或者落地簽政策……

而第四條,因為涉及一個北約國家的防務問題,確實有些敏感,因此最終被換成了一個完全務虛的說法。

“雙方將致力於增強兩軍戰略互信,提高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在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原則指導下,逐步深化軍事交流程度……”

總之,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黑海-地中海危機”,就在讓一眾國家的目瞪口呆之中飛速結束了。

雖然某些域外大國再次強調了一艘無動力船隻通過海峽可能造成的“風險”和“威脅”,但在沒有提前準備的情況下,顯然也做不了什麼。

……

三天後,在博斯普魯斯大橋兩端上萬名圍觀群眾的見證之下,周圍簇擁著十幾艘輔助船隻的瓦良格號,緩緩通過海峽的最狹窄處,順利進入地中海。

甚至連橋上的車輛通行都沒有受到影響。

正午12點整,為首的尼古拉·奇克爾號鳴響汽笛,向博斯普魯斯海峽、向黑海、向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致敬。

這艘跨越了兩個時代的巨艦,終於在下水之後11個年頭,第一次掙脫地理上的束縛,走向茫茫大洋。

而在本次航行的終點,它將會繼承起自己在建造之初的使命,成為另一支紅色海軍的標誌性力量……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