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縱向課題來說,如果你申請的經費沒用完,不僅不會得到獎勵,甚至還有可能會挨批。
邏輯也很簡單——
花不完你當初申請那麼多乾什麼?
但即便如此,在申報課題的時候,也絕不會有人真的先想好怎麼花錢,然後再按照計劃金額去弄錢。
而一定是儘可能多地弄到經費,然後再找地方花。
所以,到了每年年末,以及項目快要結題的時候,就會出現突擊花錢的情況——
當然,這絕對算是幸福的煩惱。
對於絕大多數課題組來說,麻煩都是錢不夠用,而不是花不完……
不過,孟震遠眼下麵臨的問題顯然已經超出了過去的所有經驗。
他根本不是剩了些錢需要花出去,而是連一分都沒花就要結題了。
“嗯……有多少?”
常浩南倒也不準備客氣,畢竟這課題相當於就是他搞定的。
“三年,每年20萬。”
孟震遠回答道。
“那好像也不夠乾啥……”
常浩南單手扶額。
其實,60萬經費的項目放在2000年絕對算是大項目了。
隻不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最終,他決定先跳過這個話題:
“算了,先留著吧,反正結題最快也得等到今年年末,等我有哪塊需要花錢的時候,再跟你聯係。”
……
經費問題隻能算個題外話。
重點還是項目本身。
接下來,常浩南用大概兩個小時,給孟震遠和唐林天介紹了自己改良之後的流形學習算法,以及使用這種算法對多波段光譜數據進行提取和分析的思路。
簡單來說,在傳感器已經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麵臨的問題不是數據太少而是數據太多。
以至於根本無法分辨其中哪些有用,哪些無用。
而流形學習技術,就可以從一張充斥著以兆乃至吉計數信息量的雷達成像圖當中,精確提取出所需要的特定數據,以進行分析。
當然,這隻是諸多應用場景中的一個而已。
如果計算機性能夠強,那麼也可以實現諸如人臉識彆、圖像搜索之類的高級功能。
“聽上去非常……完美。”
在常浩南介紹完之後,孟震遠覺得自己幾乎已經被這個精妙的方法所折服了:
“不過,還有個問題……”
“我們的衛星還有一個多月才會發射……雖然我也認為這個思路可行,但總歸還是需要進行測試……”
說到底,還是前者的動作有點太快了。
“嗯……確實。”
常浩南點了點頭:
“衛星把數據傳回來可能需要三月了,而且地質信息要做校核的話,還得等現地勘探的結果出來,效率實在有點低……”
他相信自己開發出的算法肯定不會有錯。
但要想優化出足夠好的效果,還是需要足夠多的樣本來進行比對調參。
靠資源二號01一顆衛星,配合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幾十號人,恐怕效率很難滿足要求。
“反正隻要是遙測數據就可以,那要不然讓科學院那兩架裡爾S也加入進來?”
旁邊的唐林天提議道。
80年代中期,華夏從美國進口過兩架裡爾S/II公務機平台的電子偵察機,後來掛在科學院的名下。
除了軍用以外,也會執行一些科學測繪方麵的任務。
常浩南擺擺手:
“這塊的短板是現地勘測的效率不行,哪怕多兩架飛機也……”
說到這裡,他突然眼前一亮。
說到底,流形學習算法的功能是特征提取。
那就不一定要把目光局限在地質信息上麵。
對地偵察、戰場監視、目標識彆……
也是一個道理的嘛。
而且因為建築和車輛之類的目標可控,甚至都能省去數據校核的功夫。
這個時候,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了一個絕佳的試驗平台——
已經首飛了的空警200。
雖然那部厘米波雷達在對地探測時精度有限,不能跟正經的合成孔徑雷達相比,但考慮到巨大的天線麵積和功率,如果隻是用作技術驗證,應該問題不大。
而且,還是一石二鳥。
除了給高光譜遙感設備做驗證以外,也是在給華夏未來的戰場指揮機、綜合偵察機、或者戰略偵察衛星進行技術上的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