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2 / 2)

“大豆雖然不是主糧,但畢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也算是半個生存必需品,這種東西一旦出現供應不足的風險,漲價是不按供需關係來的,而是會一直漲到有人買不起為止。”

唐林天本來隻是隨手拿兩張報紙看,但是聽常浩南這麼一說也來了興趣:

“常教授還研究一些經濟學?”

問出口之後才覺得好像也合理,又找補了一句:

“哦……差點忘了你還管這個大央企了……”

常浩南喝了口茶,然後搖搖頭:

“跟那個沒關係。”

“我確實不懂經濟學,但看過一些曆史。”

他說著把茶杯放回桌子上:

“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為了滅掉魯國和梁國,就向齊桓公建議,高價購買這兩個國家特產的一種叫‘綈’的織物,同時用極低的價格向他們傾銷糧食,而魯國和梁國看到其中有利可圖,就下令讓全國上下的土地都改種綈。”

“隻經過幾年功夫,魯梁兩國的糧食產量就基本清零,隻能靠從齊國進口,這個時候齊桓公就突然下令,全國改穿帛,這樣那兩個國家的綈就賣不出去了,同時又突然提高出口糧食的價格,直接造成一輪大饑荒,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兩個心腹大患……”

“史書上說的比較隱晦,管這個操作叫綈帛之戰,但核心其實還是糧食,畢竟人被逼急了可以不穿衣服不住房子,但要是不吃飯麼,那肯定會被餓死。”

唐林天一個理工科出身的,自然沒看過哪怕在先秦著作中都算是相對冷門的《管子》。

但聽著常浩南講的有鼻子有眼,也知道這不太可能是現場編的。

再說對方也沒道理編這麼個故事來哄自己。

“所以你的意思是……美國人是希望通過拉高大豆價格,讓咱們國家放棄種糧食都改種大豆,然後過幾年再斷掉咱們的糧食……”

這話說到一半他自己都覺得不太對勁了。

魯國和梁國畢竟隻是倆彈丸小國。

華夏顯然不能直接套上去。

“不是不是……”

常浩南也露出一臉不忍直視的表情:

“咱們國家對主糧是有管控的,基本沒辦法在這上麵打主意……”

在加入WTO的最後一輪談判中,華夏和美國進行了一攬子條件互換,其中就包括開放大部分農業市場。

其中也包括主糧。

但開放歸開放,耕地紅線和產量指標都還是在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發生“全國都去種大豆”的場麵。

唐林天一想也是,旋即鬆了口氣:

“那你的意思是……”

常浩南假裝思考了一會,然後才回答道:

“我估計,對麵單純就是想要針對我國的大豆產業。”

“你想,咱們國家的耕地麵積不夠,大部分隻能用來保主糧生產,大豆本身就依賴進口,現在價格一路飛漲,豆農肯定要擴大種植麵積,下遊企業也會急著從國際上買入大豆期貨,以防漲的更高。”

“等到明年,最晚後年,他們再宣布產量並沒有如預期那樣下降,讓大豆價格暴跌……”

雖然常浩南沒說完,但後麵的事情並不難推測。

除了有國家兜底的少部分企業以外,大部分下遊企業恐怕都會因此而破產。

急匆匆擴大了種植麵積的豆農顯然也要麵臨巨大損失。

而最麻煩的地方在於——

上一世華夏能打贏主糧戰爭,雖然精彩的操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有國內的近20億畝耕地兜底。

哪怕情況再壞,也不至於真吃不上飯。

但大豆行業顯然沒這個優勢。

本身自給能力就非常弱,相關產業還是以民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為主,沒辦法像央企一樣做到令行禁止。

而現在儲備大豆……

顯然也有點晚了。

所以,常浩南甚至一時間沒能想到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