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精確製導時代(2 / 2)

“沒關係常總,我們……”

說到這裡,他苦笑了一下:

“我們的進度應該沒有您想象中那麼快,畢竟手頭的項目比較多,力量也有些分散……”

“你們613的人員規模和能力範圍,我心裡大概有數。”

常浩南擺了擺手打斷對方的解釋,然後繼續道:

“所以,我也沒說要給你們設定一個具體的研發時間表。”

“不過,你們也要意識到,高精度陀螺穩定相關技術,對於你們手裡的其它項目,尤其是遠程導彈的慣性導航係統研發會很有幫助。”

說到這裡,他伸出手,輕輕敲了敲麵前的報告,以示強調:

“所以,你們不能把神鷹1視為和其他項目同等級彆的任務,而是應該集中力量優先完成,至少優先完成慣性穩定控製技術的消化吸收。”

613所雖然叫做電光設備研究所,但業務範圍可不僅僅局限於研發傳統概念中的光電偵測或者激光電視設備。

實際上,在過去的大多數時間裡,他們最主要的工作是為各種導彈和火箭武器研發陀螺儀等慣性導航設備。

畢竟,無論多麼高大上的製導形式,都要依賴運動感知穩定控製來實現。

過去很長時間裡,製約我國遠程武器精度的主要短板,也正是在於此。

盧光舜一邊點頭,一邊擦了擦額頭上的虛汗:

“是……明白了。”

常浩南坐上航空動力集團的管理位置也已經有差不多兩年時間。

雖然其中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承擔一線研發工作,但真要是嚴肅起來,還是能給人不小的壓迫感。

見到對方已經精神緊繃起來,常浩南也就沒有繼續加碼,而是一轉為輕鬆的語氣:

“至於具體的生產形式,你們可以跟航空兵那邊去談一下,聽聽用戶方麵的意見。”

在世紀之交這段時間,解放軍大體上還處在一個“有什麼用什麼”的階段。

儘管這種情況由於常浩南的努力而改變了不少,但思維方式的轉變畢竟還需要時間,相當大一部分技術人員還是抱著以自己為中心的裝備開發思路,對於解決用戶痛點這件事並不積極。

也成為這一時期甲乙雙方之間的主要矛盾。

而常浩南作為重生者,除了在技術領域具備優勢以外,還同時帶著更先進的商業化思路。

隻是在過去,這項閃光往往會被他的其它優點給掩蓋住。

總之,旁邊的盧光舜,此時已經從口袋裡掏出了筆記本,做認真聽講狀。

“如果他們的預算不夠,你們其實可以考慮先生產一種單獨白光,或者白光加微光夜視通道的瞄準吊艙,這樣在技術和成本上都比較可控,也至少能在白天,或者光照條件沒那麼糟糕的夜間使用。”

“而如果航空兵真有夜間使用和訓練的需求,也可以考慮先從泰雷茲進口一部分成品的非製冷熱像設備,把部隊最迫切的問題給解決掉,等到以後有了條件,再進行國產化替代……”

“……”

實際上,眼下的解放軍航空兵部隊,訓練水平確實還比較一言難儘。

彆說夜間戰鬥了,就是夜航,對於很多單位來說都是不那麼經常練習的技能。

至於空對地的精確製導彈藥……

大概和96年那會的中距彈差不多。

全軍都未必有幾個機組打過。

所以,對於常浩南來說,還是應該先讓航空兵在總體上進入精確製導時代,再考慮更進一步的事情。

打火箭彈作為我軍的優良傳統,當然可以保留。

但一支現代化的空軍,絕對不能隻靠火箭彈進行空對地作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