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驚天一撞(1 / 2)

本來,常浩南是準備在家裡等著,看大新聞會不會真的在那天來臨的。

然而好巧不巧,9月11日下午,科工委組織了一場關於航天產業發展的座談會。

其實原本來說,這事應該和航空動力集團沒有任何關係才對。

但常浩南卻還是作為資源二號/海洋一號衛星的主要參與者,以及更重要的,火炬集團總經理,被單獨邀請出席。

那就沒辦法了。

座談會這種東西,在形式上比較隨意。

對於絕大部分與會者來說,甚至無需提前特彆準備。

包括常浩南自己,也是前一天才臨時得到的通知,說有可能需要他彙報火炬集團的工作情況以及未來規劃。

但這一次座談會,級彆卻很高。

除了丁高恒以及三位副主任悉數出席以外,甚至還有總管科技領域發展的上級領導。

常浩南作為一家二級央企的副職,甚至都成了出席人員中級彆最低的存在。

隻不過因為眾所周知的特殊原因,他還是被安排到了會議桌相對靠前的位置。

考慮到會議主題與航天相關,自然是由目前仍然兼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的欒文傑來主持。

當然,這種內部會議,又不是務虛會,其實並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主持人”。

欒文傑隻能算是第一個發言而已。

在寥寥數語的開場白之後,他先是快速總結了過去幾個月來華夏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重中之重自然是年初成功發射的神州二號飛船。

1999年末發射的神舟一號,本質上隻能算作“原型機”,為了保證首發節點,因此還有不少設備和係統沒能安裝上去。

但從神舟二號開始,就是技術狀態完整、實際上已經具備載人飛行能力的全狀態飛船了。

此後一直到真正載人的神舟五號,都隻有載荷層麵的調整。

因此,自然值得大書特書一番。

常浩南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不過,出乎他的預料的是,這部分內容的篇幅竟然還是很短。

“關於載人航天工程的進展,以及探月項目的立項準備工作,航天局已經向上級提交了專門的報告,因此,不作為我們本次會議的重點。”

還沒等常浩南怎麼反應過來,欒文傑就直接進入了一段總結,然後話鋒一轉:

“接下來,我將彙報一下關於目前尚未實現的規劃部分……”

“首先是原計劃於今年年底前發射,但因為外部原因導致研發受阻的海洋一號試驗衛星,目前已經通過部分國產替代加部分換用其他國外供應商的方式,基本解決了硬件層麵的問題。”

“至於軟件層麵……”

欒文傑說著看了一眼坐在斜對麵的常浩南: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初,國家遙感中心就已經通過資源二號衛星,確定了從衛星遙感信息當中挖掘更深層次數據的可行性,並且這些數據已經在防災減災、環境保護、以及國家的新世紀四大工程中發揮了作用。”

“隻不過,當時的測試主要還是依托地麵設備完成,而海洋衛星由於其遙感對象的時敏性,需要在星上進行一部分數據處理,以提高時效性……”

這個話題,說起來其實和常浩南關係比較密切。

不過,長篇大論的部分,主要還是由欒文傑本人來完成,常浩南隻是在領導對具體技術問題,以及資源二號衛星的情況感興趣時,才需要偶爾插上一句嘴。

然而。

躲過了海洋一號衛星這?明槍,卻沒躲過接下來的暗箭。

座談會甚至一直開到了晚飯之後。

航天科技集團的王恒禮總經理開始介紹正在規劃當中的下一代運載火箭,並且集中表明了低溫結構動力學、重型箭體應力分布優化、液體燃料高頻燃燒震蕩、霧化蒸發燃燒過程的理論研究和模型驗證等一連十幾個問題。

即便不說全部,至少有三分之二都跟火炬集團直接相關。

這下子,常浩南總算明白為什麼今天要特地把自己叫過來,還安排到這麼靠前一個位置了――

王恒禮的彙報一結束,在場幾乎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到了他這裡。

要不是這些年來已經身經百戰,見得多了,恐怕麵對此情此景都會有些發抖。

好在,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

儘管是昨天才收到的消息,但常浩南對於火炬集團的情況絕對是了如指掌。

如果不是為了表示尊敬,他連稿都懶得拿:

“既然剛才王恒禮總經理提到了不少於我們集團相關的技術問題,那我就在這裡給航天係統的同誌們喂一顆定心丸。”

“或許有的同誌知道,我在今年上半年的第一期華夏科學院學報上麵發表過一篇論文,內容是一種經過修正之後嚴格守恒的水平集方法,而這也是我們火炬集團後麵一階段,或者嚴格來說,從今年下半年就開始的主要工作方向。”

“在今年年底,最晚明年初發行的TORCHMultiphysics2.0版本當中,將會涉及到兩類新方法、兩種新模型和十五種新的預設問題框架,以解決重點用戶最迫切的問題……”

常浩南每次動手翻頁,其實都不是為了念稿,而是借著動作看時間。

如果他沒記錯,那驚天一撞應該是發生在美東時間的早上上班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