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奧基夫說出自己的打算時,其餘眾人的想法基本都是一樣的——
瘋了吧?
各國的航天主管機構,甭管表麵上和組織上多麼“民用”,實際上都會跟本國軍方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係。
畢竟,運載火箭和彈道導彈,這兩種東西之間,很多時候也就隻隔著一層窗戶紙。
nasa自然也不例外。
實際上,美國的航天測控網絡,就是由nasa和國防部共同負責建設的。
因此,調動一架偵察機,對於奧基夫來說倒是沒什麼難度。
甚至他發出的偵察請求,優先級可能還要排在戰區一級軍事單位的前麵。
但問題在於……
偵察的對象,實在是過於狂野了。
東風航天城的前身,是原總裝備部20基地,也是華夏第一個導彈試驗基地。
隻是後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已經不再需要一個固定場所來測試導彈性能。
所以才改成了專門服務於載人航天工程的場所。
而派偵察機偵察這種地方,似乎總有一種進入懷舊服的感覺——
usaf的空中偵察史如果寫成一本書,那恐怕比美國自己的曆史還要厚。
其中自然不乏光輝燦爛的部分。
但對華偵察,絕對是最讓人難繃的一個章節。
從p2v“海王星”到u2“蛟龍夫人”,再到bqm-34“火蜂”……
各種新型裝備,總之是送了不少。
雖然大多數任務都不是美國人自己執行的,但也絕對不是啥長臉的事。
而且,這都21世紀了。
至少在表麵上,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了時代的主題。
上麵也不可能同意進入華夏內陸搞事的要求。
望著周圍投過來的怪異眼神,奧基夫也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表述有些歧義。
“不需要偵察他們的整個西部地區……隻要把位於疏勒的測控站納入到監視範圍內就行了。”
會議室裡的氣氛稍稍緩和了一些。
畢竟,疏勒地區距離吉爾吉斯隻有三百公裡左右。
這樣的偵察,可以全程在國土以外進行。
不過,問題仍然沒有完全消失。
其他人作為下屬,或許在這個時候不太好直接反對。
但馬爾維爾在nasa的資曆本就極高,且作為顧問,算是奧基夫老友兼私人顧問,反而需要在這個時候往回拉一拉:
“肖,就算不進入對方空域,偵察行為本身也是非常強烈的挑釁信號……眼下我們和華夏的關係還算緩和,您看……”
在這條時間線上,雙方在1996年以後並未爆發過非常直接的衝突,尤其世紀之交的幾年都算是平穩過渡,因此馬爾維爾所說的“緩和”倒也不算妄言。
而且,這句話還有個深層含義。
就是當初咱大舉興兵挺進中亞,還是得到了華夏支持,並且還用人家機場轉運過物資和人員的。
現在反過來拿這片地方作為根據地搞彆人,雖然也不是說不行,但至少行事應該乾淨一點……
奧基夫聞言,低頭思索半晌。
但最後,還是選擇堅持自己的意見:
“無論如何,中繼通信最後一定是要反饋到地麵站的,而這類信號哪怕定向精度再高,呈現在地麵上都會是一個半徑數百公裡的範圍。”
“我們派一架偵察機過去,全程保持靜默,用被動偵察手段隻收不發,捕獲到他們的信號之後就撤走,就算沒辦法解碼破譯出他們的具體通信內容,也至少能通過信號特征,分辨最終與地麵之間進行信號傳輸的到底是哪顆衛星。”
沒錯。
在美國人看來,搞被動偵察而不是主動偵察,就已經算是表現出最大的誠意了。
當然,客觀而言,這也確實是完美的擦邊球。
就算全世界都知道一架徘徊在邊境附近的偵察機是準備乾什麼,但愛烏罕和吉爾吉斯的空域對美國空軍來說是完全開放的,挑不出什麼問題來。
反而是華夏不方便進行乾涉。
甚至都沒辦法像在東南方向那樣,用伴飛乾擾的方式進行驅離。
因此,馬爾維爾也沒再說什麼。
就這樣,奧基夫的請求,很快就通過特殊渠道,傳達給了負責中遠東地區事務的中央司令部。
但後者卻對此毫無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