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工建委已經完全脫離了軍事組織的色彩,但畢竟還是從國防科工委老班子的基礎上改組而來,中基層乾部也隻是在部委內部進行部分平調,基本維持了原來的運行架構。
因此,當要求集中上報研究成果的文件被發下去之後,下屬各單位的反應還是相當迅速。
短短半個月的功夫,就有數百個相對符合要求的課題被申報了上來。
即便再排除掉一些明顯是為了騙補貼而湊數的假大空項目,剩下真正有發展前景的也足有近200項。
不過,當常浩南又一次被李忠毅請到工建委會議室,逐條查看這些申報內容的時候,還是隱隱覺得有些頭疼——
真正搞過研究的人都知道,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課題“有前途”和“能落地”還是兩回事。
一項技術,從概念被提出到最終能夠麵向用戶,中間涉及到的研究課題少則成百上千,多則不計其數。
而其中真正能夠起到推動作用,可以被稱為核心的,則可能隻有幾個或者十幾個。
至於剩下的那些,就好比買房子時候掏出來的零錢。
你肯定不能說它們沒用。
但也隻能算錦上添花。
在基乾已成的情況下,確實能發揮一些輔助效果。
可單靠這些東西,是不可能成事的。
另一名工建委顧問陳祖譽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
“要我看呐,這裡麵對於那些阿拉伯國家最有用的技術,就是這幾個和海水淡化相關的……”
“我今天過來之前特地查過資料,不光阿聯酋,包括沙特、阿曼、利比亞等西亞北非地區的國家,全國境內都沒有一條永久性的自然河流,條件又相對富裕,對於海水淡化技術的需求可以說是世界最高……”
“……”
聽到這一番話,會議室裡的另外幾人紛紛露出訝異之色。
倒不是因為內容有什麼問題。
而是說的人不對。
缺水這個事,不光是中東國家。
華夏也一樣存在。
隻不過,是以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形式表現出來。
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解決華夏北方缺水問題的思路都分為南水北調和海水淡化兩派。
前者是從建國初期就開始進行嘗試和論證的長期工程,如果要成規模進行,工程量大到難以想象不說,且勢必造成大規模的移民外遷。
後者則是稍晚些時候才發展起來的技術,資金投入和技術風險大,但屬於研究熱點,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也搞過海水淡化大會戰,且已經在津門等幾個沿海城市展開了部分試點。
而陳祖譽作為去年隻差一步就評上院士的水利水電和土木工程專家,一直都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有力推動者。
能從他口中聽到支持海水淡化項目的話,屬實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陳祖譽大概也是看出了眾人的想法,遂露出一個高深莫測的微笑:
“我老陳也不是什麼迂腐之人……過去之所以和海水淡化過不去,主要是為了能真正解決北方缺水的問題,不是真的對技術本身有偏見……現在中東那邊既然有大戶人家要用,那也算是讓過去的研究能找個機會發揮餘熱嘛,哈哈……”
說完之後,還帶著些許深意地往常浩南的方向看了一眼。
這有些突兀的目光讓還沒來得及說話的後者直接一愣,心說自己和這位陳教授應該從未有過任何糾葛才對,還以為對方是想暗示自己些什麼,遂沿著視線看了回去。
然後就注意到了坐在自己身邊的高叢傑院士。
頓時恍然大悟。
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
這位高叢傑院士正好是海水綜合利用及膜分離專家,此前主推海水淡化路線的大佬之一。
實際上,隨著一年半以前《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的審議和通過,雙方之間的爭端以南水北調全麵勝出而告終。
而對於已經確定勝利的陳祖譽來說,他當然不介意在這種場合釋放一些善意。
也能在下一次院士評選中給自己消除一些阻力。
否則要是雙方一直這麼針鋒相對下去,那他可能得等到南水北調一期工程竣工之後,才能攢出足夠的硬貢獻。
但這種大項目的周期動輒以十年計數……
等待的煎熬還在其次。
關鍵是還有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得了吧老陳,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高叢傑笑著擺了擺手:
“我們當年提出要搞海水淡化,是準備依托我國沿海地區的大量燃煤發電站,還有規劃中的核電站,利用餘熱來供能,中東那邊不可能燒煤,我國又不擅長燃油和燃氣鍋爐的相關技術……”
“除非你能說服那些石油原產國大批量上馬核電站,否則就算是他們也供不起海水淡化的能量……”
雖然嘴上說著不領情的話,但坐在近處的常浩南卻是看出,他的表情比剛才已經緩和了不少。
看來這二位倒確實沒什麼私仇。
“高院士,有沒有可能在對方現有的電力設施基礎上改造……”
前者剛才提出的意見,顯然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比如坐在首位上的李忠毅就趕緊開口問道。
“很難。”
這一次,高叢傑的回應非常果斷:
“電廠聯產淡化海水需要從設計初期就進行考慮,並且鍋爐也需要做針對性適配……舊電廠改造的工程量和新建一個幾乎差不多,而且也不能指望西門子或者通用電氣在這方麵跟我們合作。”
但李忠毅還是有些不死心:
“最近幾年,常院士他們在發電用燃氣輪機這方麵搞出了一些名堂,您二位看有沒有可能合作一下……”
突然被cue到的常浩南趕緊打消了對方的大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