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國這些年的發展速度很快,已經讓一部分發達國家感受到了威脅,所以他們一方麵正在加大力度渲染氣候變化的嚴重後果,另一方麵也在國際上宣揚我們已經進入所謂‘準發達國家’的行列,應當和他們一起承擔減排責任……”
饒是常浩南早就有心理準備,但聽到這裡時,還是沒忍住脫口而出:
“簡直鬼扯!”
這條時間線上的華夏發展速度確實比上一世更快,但在剛剛過去的2003年,人均GDP也不過1.6萬人民幣,折合大約2000美元出頭的水平。
作為對比,即便是一般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下限的隔壁韓國,人均GDP也有將近1.5萬美元。
把這個時間點的華夏劃分為“準發達”,完全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一點臉都不要的程度。
當然,激動歸激動。
常浩南還不至於因為這點小事失去理智。
稍微平緩了一下情緒之後,他轉而問道:
“但京都議定書畢竟是7年前就簽過的老文件,就算再怎麼找補,內容也不可能有所變化了……”
見到常浩南如此反應,丁仲理暗中鬆了口氣,接著點了點頭:
“實際上,拿京都議定書裡的內容說事,應該隻是轉移我方注意力的手段而已。”
“我個人推測,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在今年末啟動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中施加壓力,從而推動在下一次氣候協定中限製我國……甚至是一步到位地限製所有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說完這些之後,或許是擔心常浩南意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他隻是稍微停頓了下便繼續道:
“不瞞你說,我的老本行是搞地質研究,很清楚過往幾百上千萬年當中地球所經曆的各種災難性極端氣候……所以,我不反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在可見的未來內,人類現代文明都隻能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礎上,說得更直白些,排放權就是發展權,所以減排的前提是必須保證公平。”
“我們一個12億人口的國家,哪怕獲得的排放總額和美國一樣,也相當於隻有他們四分之一的人均排放權,這還不算發達國家在過去150年裡已經肆無忌憚排放過的那些存量……”
丁仲理轉過身,眼神直視著比自己高了小半個頭的常浩南:
“常院士……如果他們的陰謀得逞,那就相當於鎖死了我們的發展上限呐……”
“所以嗎,丁所長的意思是,想讓我在這件事情上表態支持你?”
常浩南直球提問道。
被一語道破目的的丁仲理稍微愣了一下,但隨即恢複了一開始的從容:
“沒錯。”
“你我都是技術人員,單靠自己不可能在像是IPCC這樣的國際政治場合下發揮作用,所以必須要讓決策層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才能在關鍵時刻展現出我們應有的強硬態度,隻是……僅憑我們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影響力還是有所欠缺,而如果常院士你能加入,或許就能改變上級領導的看法。”
應該說,丁仲理的整個思路是沒毛病的。
這也是他為什麼堅持在評估報告中加入“全球變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有利”的內容。
因為這是在談判過程中掀桌子的底氣。
而隻要不怕掀桌,哪怕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排放權公平,至少也能爭取到相對有利的條件。
不過,常浩南在低頭深思熟慮了一番之後,卻並沒有馬上給出肯定的答複,而是反問道:
“為什麼我們不能更直接一點?”
“嗯?”
丁仲理顯然沒想到對方會給出這樣的回複。
“我的意思是,我們當然要敢於掀桌子,但不能把掀桌子作為唯一的手段。”
常浩南繼續道:
“這就像是核武器,確實是最強的底牌不假,但總不可能隨便麵對什麼事情都直接上核威脅,最多隻能保證不亡國滅種……還需要建設和假想敵對等的常規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在細節和小事上不吃虧。”
儘管丁仲理並非軍工出身,但這個解釋足夠通俗易懂,並不難理解:
“你是說,在IPCC的第四次評估當中占據主動權?”
常浩南點點頭:
“坦白來講,我不相信發達國家……尤其是不相信美國,真的會按照此前承諾的那樣降低碳排放。”
“如你剛才所說,IPCC的評估工作是以發達國家為絕對主導的……那不就相當於他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想說誰排了多少,誰就排了多少?”
類似的事情,他可以說是見得太多了。
“那你說的確實沒錯……”
聽到這裡,丁仲理無奈地歎了口氣:
“我們雖然也有據理力爭的空間,但最多也就是拿出國內的地麵監測數據進行反駁,至於國外的情況……確實是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但常浩南反而興奮了起來:
“所以,我們如果能在第四次評估過程中找到證據揭露這一點,那不就相當於給上級提供了一個掀桌子以外的常規武器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