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句找補的效果顯然並不太好。喬晨青、鄧昌有和何榮三人分彆對視了幾眼,都從對方表情中看到了相同的答案:
“建強同誌不要灰心,能有原理就是好的。”
作為政委的鄧昌友這會已經不再紅溫,遂重新進入自己的本職角色,開始做思想工作:
“根據那邊新聞發布會的說法,F22會在宣布形成初始戰鬥能力之後才飛往衝繩,這中間怎麼也應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雖然從頭研發新裝備肯定是來不及,但新戰法還是有一定操作空間的……”
這時候,喬晨青也接上了老搭檔的話茬:
“當然,我們也不是一定要通過你的這個思路抓到對手,還會有其它手段共同發揮作用,實在不行,也可以聯合海軍航空兵,再從內陸機場調集一些單位,提高起飛應對的頻次。”
“但這次有彆人最新服役的飛機作為陪練,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嘛……另外如果你有什麼要求可以現在就提出來,我們也會全力支持你。”
李建強非常清楚,這對於自己來說,絕對是一個極佳的機會。
因此,他稍微定了定神,接著在腦海中飛速搜索了一圈:
“要想提高對低RCS目標的捕獲概率,我們最好可以布置一個Z字形的雷達網,所以至少需要四台型號相同的雷達,最好是近些年裝備部隊的新型號。”
這當然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不可能既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吃草,再說空軍這兩年的日子也好了不少,多的不敢說,調四部雷達出來還是沒問題的。
喬晨青當即大手一揮表示同意。
“另外,最佳的雷達部署位置還需要詳細計算,我們會綜合考慮部署的便捷性和探測能力,但物理原理不由人,最後計算出來的結果很可能在城市周邊,您看……”
麵對這個要求,幾位領導可就沒有剛才那麼果斷了。
一方麵,軍隊要忍耐的階段雖然過去,但如今的重中之重畢竟還是經濟建設,軍隊在軍地協調當中仍然處於弱勢地位。
像這種比較敏感的用地問題,與地方,尤其沿海地區的地方部門協調並不容易。
另一方麵,拖著新型雷達在城市裡麵亂跑,也實在不利於保密和安全工作的進行。
“我們儘量保證你的試驗環節不受乾擾,但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儘量把雷達部署在相對偏僻的位置。”
鄧昌友給出了一個相對保守的回答,然後示意了一下李建強:
“繼續說吧。”
這一次,後者卻稍稍猶豫了一下:
“還有就是……最好能聯係一下常院士。”
正在低頭記錄的喬晨青筆鋒一頓:
“你是說……常浩南院士?”
李建強點點頭:
“我們在研究中使用的很多工具和理論,都是在他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展開的,所以有些地方,畢竟還是沒有提出者本人那樣了解……常院士現在日理萬機,如果我通過個人途徑私下聯係,他可能沒辦法很快收到消息,現在又是爭分奪秒的時候,所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