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之前……”
張洪飆輕聲念叨了一句,然後微仰起頭,思索了一下自己下個月的日程安排,準備看怎麼才能趕上這次交流研討會。
但作為統領全國工業建設發展的部門二把手,他的行程確實相當密集:
“現在還不能確定更準確的時間麼?”
宋家祥遲疑了一下,接著搖搖頭:
“我們自己人這邊當然沒問題,但其它單位的情況還是要再對接一下……尤其是航空動力集團那邊,常院士本人肯定是要請到的。”
事到如今,在航空界要想搞新項目,尤其是新的大項目,想要避開常浩南這個名字,已經幾乎不可能了。
因此,他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航空動力集團必須要發函邀請的人選之一。
但張洪飆卻擺了擺手:
“常院士那邊,李主任已經親自聯係過了,估計過上兩天就能從鎬京回來。”
說著還輕輕敲了敲桌子,以示強調:
“如果考慮他的行程,那你們最好能安排到八月初,讓常院士能回京城一次就把事情都辦了,現在正好是渦扇20測試的關鍵階段,鎬京那邊的工作也很緊張。”
實際上,相比渦扇20,常浩南目前更主要是在忙高超音速武器的事情。
但彆說是宋家祥,就連張洪飆都對此事了解不多。
隻當鎬京那邊的工作大頭是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儘量把會議時間定在8月第一周……”
宋家祥一邊回答,一邊在自己本子最前麵的日曆上做了個標記。
張洪飆則繼續補充道:
“另外,你們集團領導先提前和下屬各主機研究所溝通一下,把第四代戰鬥機對於動力裝置的要求提前總結一下,按照剛才那一段分析作為模板就好,也方便給常院士他們做個參考,儘可能像殲10那樣,做到動力和飛機同時研發、同時成熟。”
其實本來,他說出這句話,已經是帶著點準備結尾的意思了。
但宋家祥卻隨之麵露猶豫之色。
張洪飆並非專業搞航空出身,雖然這些年來耳濡目染也學到不少,並且非常依仗專家顧問的意見,很少出現外行指導內行的情況。
但真到了一些細節上,總歸還是差點意思。
所以思慮再三之後,還是開口道:
“其實張主任,多年前常院士在設計渦扇10的時候,就考慮到過新一代戰鬥機的動力需求問題,當時就是按照第四代發動機的底子來做的,所以我們估計,常院士那邊應該本來就有自己的計劃。”
“另外,四代機方案對於動力的要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苛……比如之前提到過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並不完全和動力相關,在之前提交過的幾個方案當中,其實不乏有偏向低阻力優化,甚至可以用現階段渦扇10B實現超巡的……”
“總之,設計選型工作本身就和目標動力的性能有關,無論常院士拿出一個什麼水平的第四代發動機,我們都能有相應的方案進行適配和調整……”
這一番話,其實帶著張洪飆於公於私兩方麵的考慮。
於公,航空工業集團這些年也不是在白拿資源,通過殲10和殲11兩個項目,早已經對不同體量戰鬥機的設計和生產有了相當程度的理解。
如今的飛機設計早已經不再局限於“圍繞特定型號動力進行氣動適配”或是“圍繞特定氣動設計進行動力適配”二選一,而是應該由氣動和動力、外流和內流相結合進行。
於私,或許常浩南確實有給整個項目進行兜底的能力,但他作為新上任不久的集團領導,也不希望給上級留下一個“離了外人就辦不了事”的印象。
……
正如張洪飆所說,常浩南其實在航空工業集團開會之前,就已經接到了來自李忠毅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