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縣機械廠這段時間,也不知道搞什麼鬼,三天兩頭打報告申請調撥生產資料。”
“你瞧,他們廠又來申請了。”
秘書將一份物資申請報告,放在方博年的辦公桌。
看了兩眼報告上的內容,方博年抬頭道:“這份物資申請是誰送過來的?”
“是他們廠的副廠長牛永貴。”
“你有沒有問他,機械廠最近又在忙什麼?”
前不久,物資局剛給縣機械廠調撥了一批電子元件,足夠他們開工生產收音機。
才過了多久,怎麼又送來物資申請報告。
秘書搖頭說道:“牛副廠長說林凱峰最近對發動機感興趣,申請的物資,都是用來研究發動機的。”
“林凱峰這小子,真能折騰。”
“研究發動機?虧他想得出來。”
方博年莞爾一笑。
拿起手旁的鋼筆在申請單上麵,寫下自己的名字。
“交給物資局協調調配,該收多少錢就收多少錢,縣機械廠現在財大氣粗,可不再是以前那個爛攤子了。”
方博年最近心情不錯,難得地開了句玩笑。
通過兩次對外出口,縣機械廠的賬麵多了幾十萬資金。
並且還清外債,擴大了產品結構。
擁有製造收音機的能力。
相比於其他國有工廠,機械廠可謂是自力更生的典型。
隻要不搞出大麻煩。
該給的物資還是要給的。
方博年親自批條子,物資局自然不敢怠慢。
僅用一天時間,就將機械廠需要的生產物資調撥過去。
與此同時。
老百姓們心心念的收音機,終於擺上了供銷社和商店的貨架。
收音機到貨的消息,好像一陣風般不脛而走。
城市,縣城,處處能看到拿著錢票,準備購買收音機的人。
收音機全麵供應的第三天,秘書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
分給下麵供銷社和市百貨商店的收銀機,幾小時前全部售罄。
“也不怪那些人之前聽風就是雨,因為已經上架收音機,跟售貨員又吵又鬨。”
方博年感慨道。
知道方博年這兩天心情不錯,秘書大著膽子開了句玩笑。
“主任,我看再給縣機械廠一兩年的時間,他們廠的效益,一定會成為全市各家工廠的頭名狀元,連市機械廠在他們麵前,估計也要甘拜下風。”
聽到市機械廠四個字,方博年百感交集地說道:“今時不同往日,國有廠的好日子,隻怕要到頭了。”
“再不想辦法搞出一些能創彙,老百姓願意買的商品,縣機械廠的昨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主任,難道今年的經費,又要縮減?”
秘書心裡咯噔一下。
從77年初開始,國家下達文件,全國範圍內開展全麵創彙工作。
創彙的同時,各省市工業部門,嚴格審核下發給國有廠的資金和研究經費。
去年,撥給下麵的資金,隻有原來的一半。
如果今年繼續縮減資金,國有企業和工廠的冬天,恐怕真的要來了。
“大鍋飯的年代,馬上就要過去了。”
說罷,方博年抬手指著桌上的一份報紙。
“今年一月一號,國家正式宣布與米國建立外交聯係,咱們與西方世界冰封了近三十年的關係,已經在一瞬間得到解凍。”
“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嗎?”
麵對方博年的問題,秘書謹慎地說道:“代表國家將會大力發展經濟,吸引外商為我們的建設出力。”
“全麵發展經濟,將會成為未來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的主要方針。”
方博年點燃一支煙,緩緩道:“經濟建設大潮說來就來,其他工廠繼續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抱著老皇曆過日子,等著瞧吧,馬上就要變成第二個,第三個縣機械廠。”
“主任,全市上百家工廠一旦通通出現資金問題,恐怕會……”
秘書委婉地提醒方博年。
事情一旦真的變成這樣,工業部門受到的衝擊將會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