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打通生產鏈:設備,專家,養殖基地全部就位(2 / 2)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火腿腸生意的火爆,在林凱峰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即使到了幾十年後,火腿腸銷量依舊居高不下。

並且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口味和吃法。

“妹夫,火腿腸價格肯定不便宜吧?”

陸抗美從外邊進來,手裡端著一盤菜。

“價格方麵的問題,可以通過降低成本進行解決。”

林凱峰隨口說道:“比如,降低火腿腸的含肉量,多添加一些澱粉。”

“降低養豬成本,掙取讓人人都能吃上火腿腸。”

“咱們要對國家的發展有信心,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將會一年比一年好,火腿腸生意絕對能夠帶動咱們大隊,成為第一個富裕村。”

說到這裡,林凱峰又將張為民和徐浩東兩位專家,重新介紹了一下。

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大批專家,也將會參與到火腿腸計劃當中。

幫助東山大隊,建設科學化的養豬場。

除了養豬場,東山大隊還要修建與養豬場相配套的一係列設施。

這些具體工作,全都少不了專家協助。

養豬場建設離不開專家,完善生物飼料更需要專家和他們提供的設備儀器。

林凱峰已經和農業科學研究院領導取得了聯係。

不日,農學院養豬研究所將在這裡,設立一個大型畜牧點。

一方麵對大家進行養豬培訓。

另一方麵充當實驗場所。

獲取飼養長白豬的各項數據。

為了將專家們留下來,主要是留下他們的設備。

林凱峰花了大價錢。

承諾生物飼料技術和農科院共享技術。

等到技術徹底完善,推廣到其他地區。

東山大隊畢竟不是科研機構。

想要製造出符合標準的生物飼料,專家和設備的協助必不可少。

又以機械公司的名義,每年向畜牧點投入一筆科研經費,幫助他們可持續性地發展技術。

城裡有城裡的便利,鄉下也有鄉下的特點。

東山大隊地廣人稀,稀毗鄰山區。

周圍有河,不遠處還有多個生產隊。

屬於製造生物飼料,修建養豬場的最佳位置。

大隊書記又是林凱峰的老丈人。

林凱峰的想法,陸大勇肯定會全力配合。

無須擔心有人給自己拖後腿。

養豬場的規模由小到大。

首批豬崽一千頭,規模持續擴大。

實行工農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幫助貧下中農改善生活條件。

合並肉聯廠,解決該廠的經濟問題。

領導不會有反對意見。

林凱峰對肉聯廠的並購,包括接收所有職工,代表市裡負責職工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

上次參加廣交會,林凱峰與廣交會組委會的負責人雷主任,建立起了不錯的私人友誼。

依靠雷主任的幫助向島國購買設備,絕對不成問題。

影響火腿腸計劃的各方麵問題,幾乎全部被林凱峰掃平。

隻等生豬出欄,設備到位。

龍國第一根火腿腸,就將正式麵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