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彆出心裁的新型產業鏈配套計劃(1 / 2)

王長生轉過身說道:“林凱峰同誌,你是如何想到,在你們公司內部進行流水線生產呢?”

“報告領導,我曾經給市裡的出版社,當過一段時間的外文翻譯。”

“通過翻譯外國的技術類書籍,一方麵掙錢養家,一方麵有機會,接觸到大量來自國外的先進工業技術和門類。”

“早在幾十年前,國外已經開始實施流水化,標準化生產。”

“一個部門負責一項工作,專職生產某一種生產零配件,最後將它們進行總裝。”

“流水生產線,不但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

林凱峰講述過程中,王長生時不時點頭。

等到林凱峰講述完畢,王長生笑嗬嗬地說道:“這麼說來,你將空氣炸鍋的生產任務分成十幾個環節,每個環節交給一家當地企業負責,再由你們公司進行總裝,也是一種大型的流水線生產了?”

“首長英明,正是如此。”

林凱峰詳細解釋道:“各司其職進行產生,這就是流水線的好處。”

“如果由機械公司一家,負責所有空氣炸鍋的生產任務,即使過上五六年,也未能夠生產完畢。”

“時間緊任務重,我大著膽子,進行了一次冒險實踐。”

“將市裡的國有廠,當成一條大的流水線,有的工廠負責空氣炸鍋的螺絲等零件,有的生產空氣炸鍋的把手和內部食物籃。”

“還有的工廠生產空氣炸鍋的外殼,裡邊的金屬網。”

“將一件商品分成十幾個步驟,每個步驟交給擅長這個環節的工廠,效率和成本能夠被下降到最低。”

“依靠這樣的方式生產空氣炸鍋,不但效率高,還能為國家節省大量生產原材料和資金。”

“說得好,一台小小的空氣炸鍋,帶動了十幾家工廠發展,很好。”

王長生笑容滿麵道:“這就是打破常規,勇於實踐帶來的有利局麵。”

“國家進行經濟改製,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引進國外的技術和設備,強大我們的整體工業能力。”

“同時,又不能片麵地依賴國外,我們要學會自己走路,既不反對向國外引進技術,又不能盲目迷信。”

“發揮個人和企業的主觀能動性,才是最為正確的發展方向。”

王長山有感而發,進行了簡短講話。

隨後,王長山詢問林凱峰,能不能在其他的生產領域,繼續用這套辦法。

通過一家企業的發展壯大,帶動其他企業和工廠通過發展。

就像是先進帶動後進,先富帶動後富。

實現共同成長。

林凱峰說道:“其實我們公司一直在做這方麵的研究和嘗試,空氣炸鍋的分工僅僅是開始。”

“領導,我這裡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請領導多多批評指正。”

“哦?還有什麼想法?”

王長生和顏悅色道。

林凱峰看了一眼方博年。

方博年點點頭,王部長心情大好。

此時正是喜上加喜的時候。

“請領導跟我來。”

林凱峰將大家請到會議室。

銷售科十幾位姑娘,落落大方地端著茶水進入會議室,一杯杯冒著熱氣的香茶放在各位領導麵前。

林凱峰將早已準備好的發動機圖紙,貼在會議室的黑板上麵。

通過對摩托車發動機的研究,北方機械公司生產了能夠為貧下中農和經濟建設提供交通幫助的農用三輪車。

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林凱峰準備趁此東風,做大做強。

“我的想法是與江城的汽車企業進行分工合作。”

“這種分工合作,不同於之前的產業鏈配套,屬於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林凱峰指著黑板上的汽車發動機圖紙,開始侃侃而談。

將汽車製造進行一個大分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