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如火如荼的企業發展,躁動不安的閒散人員(1 / 2)

之後的一個月裡,農用三輪車銷售穩中向好,每天都有大量的工廠,單位打電話谘詢相關事宜。

林凱峰親自帶隊,率領部分公司領導前往江城。

與為江城汽車廠服務的一大批配套企業,達成了車輛代加工合作。

與此同時。

林凱峰親自設計的四缸中速柴油發動機,已經到了批量生產階段。

實話實說。

若不是得到一機部領導的重視和關懷,此行絕對不會順利。

汽車配套企業的整體情況,遠遠好過其他的國有企業。

企業效益一直保持著相對較高的水準。

依托為江城汽車廠提供生產配件,每年有接不完的任務訂單。

說服他們騰出部分生產線,幫北方機械公司製造農用三輪車,四輪農用零部件,發動機,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辦到。

曾經的親密戰友,給予龍國大量幫助的老大哥蘇盟,距離分崩離析隻剩下十一年。

最後的歲月裡,龍國和西方的關係進入了一個罕見的黃金期。

不能說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世界環境對於龍國來說,相對寬鬆不少。

不再像當年那樣,兩個超級大國對龍國一家嚴防死守。

把龍國當成洪水猛獸防備。

十年的蜜月期,可以幫林凱峰完成許許多多,前一世抱有遺憾的項目。

幾年以後,一股風潮流入龍國。

影響了無數人的思維。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外國的月亮一定圓,外國人放屁都香的。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龍國的一係列大型項目遭遇下馬。

一大批國有企業和科研研所,放棄了自主研發。

選擇向國外購買更加先進的產品。

光刻機等一係列重點科研項目,都是在這段時間內陷入低穀。

隨著蘇盟正式分崩離析。

西方重新露出猙獰麵目,將龍國當成最大的假想敵看待。

用儘一切辦法打壓龍國。

經濟製裁,技術封鎖,商品禁運。

凡是能影響龍國發展的事情,西方都不介意做一遍。

“同誌們,我們這一次前往江城洽談業務,可以說是收獲匪淺。”

“幾大汽車配套廠,答應成為我們的代工企業,為公司生產柴油發動機的缸體,各種零部件。”

“車體製造方麵,我們也不用擔心,公司需要負責的隻有三件事情,掌握核心技術,對車輛進行總裝,定期派人與工廠保持聯係,檢查他們生產出的產品質量。”

休息了幾天,林凱峰召開公司領導會議。

會上,林凱峰再三強調質量和信譽。

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消費者的信賴和企業的信譽,更是企業能否生存下去的基礎。

集體股份製公司是新生事物,眾人圍繞著新生企業內部工作。

各種陳舊思想,通通要掃進垃圾堆。

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抱著死板陳舊的觀念展開工作。

“牛副總,客戶服務部怎麼樣了?”

話音落下,林凱峰看向牛永貴。

牛永貴既是機械公司副總經理,還兼任客戶服務部經理。

“部門的框架已經搭建完成,相關的客戶服務人員也已經到位。”

“估計下個星期,公司向郵電局申請的十條電話線,都能落實下來。”

不久前,林凱峰帶隊前往江城,分彆給留守公司的各領導安排了任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