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保持競爭核心力(1 / 2)

吳安康點燃一支香煙,默不作聲地抽了起來。

“我們的家電產品,真的有能力和島國一較長短嗎?”

片刻後,吳安康掐滅香煙,問出了最核心的問題。

身為四機部一把手,吳安康比其他部門的領導,更加了解島國家電的發展情況。

早在十幾年前。

島國基本已經實現家家戶戶有電視。

冰箱,洗衣機,電風扇,收音機也早就成為島國家庭的常見之物。

六十年代中期,島國的家電生產達到了井噴程度。

國內需求已經滿足不了島國生產出的各類家電。

從那一天開始,島國家電大量出口海外。

無論是家電產品的國際知名度,還是全球出口量。

島國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林凱峰竟說要和島國家電一較長短。

多多少少,有些聳人聽聞。

林凱峰正色說道:“實話實說,我們現階段還不具備和島國家電全麵爭鋒的能力,但不能全麵爭鋒,不代表不能在某個領域和他們一較長短。”

“島國有島國的優勢,我們也有我們的長處。”

對於龍國目前的國際競爭優勢,沒幾個人能夠給出一個明確的判斷。

五十年代開始,龍國與西方世界的聯係時有時斷。

對於西方乃至於整個世界商業環境,缺乏明確的認知。

隻知道島國家電產品在全世界範圍內賣得紅紅火火,擁有著極強的市場影響力。

但什麼事情,都不是永恒不變的。

進入七十年代,島國人力成本開始大幅增加。

生產出的商品已經不再具備物美價廉屬性。

為了壓縮人力成本,降低生產開發費用,島國企業開始大量走向海外。

在海外建設分廠,籌建生產公司。

僅將總裝廠和核心技術部門留在國內。

其他的生產環節,全部搬到國外。

現階段,屬於島國家電產業轉型的前夜。

也是龍國電器行業,與島國電器短兵相接的重要時機。

“吳部長,我剛才說的我方優勢,指的是我們的廉價人力成本,廉價這個詞很不好聽,但這是現實。”

“島國的人工成本比我們高了幾十倍,人力成本增加的同時,商品製造價格必然也會跟著提高。”

“除了人工成本,原材料方麵,我們也有著島國所不具備的優勢。”

“島國土地貧瘠,家電材料幾乎全部來自進口,我們的生產材料很多都能就地取材,隻要能夠在家用電器技術環節,保持較高的水平,我們的產品一定能賣得比他們更好。”

“同樣一件產品,分彆標有不同的價格,誰都會選擇價格更加便宜的商品。”

“百思買集團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會大量向我們公司下訂單。”

林凱峰緊接著說了一句大實話。

龍國的各項科研技術,與西方各國沒有太大的差距,之所以競爭不過他們,主要還是內部的種種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