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學術理論之爭,不該上升到人身攻擊程度(1 / 2)

從古至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衝突。

絕大多數的衝突皆因為意見分歧所導致。

對幾大工業部來說,最大的分歧在於資金投入問題。

全國經濟緊張之際,怎麼花錢成為了關鍵問題。

如何將有限資金,投入到能夠儘快產生經濟效益的領域。

俗話說,好鋼要用到刀刃上,到底哪裡才是刀刃?

龍國與國外加強聯係,並不是始於七十年代末。

早在七十年代初期,龍國已經開始向國外尋求技術引進。

推動四三項目,購買外國先進設備。

隨著和西方的接觸不斷加深,四機部內部對於資金使用的分析聲持續不斷。

全麵向國外購買設備,技術,還是邊引進邊進行自主研發。

成為了分歧的主要議題。

對於一些耗資巨大的項目,要持續推進下去,還是選擇下馬。

以四機部高級工程師謝文遠為首的一夥人,認為既然要學習西方,就該學習得徹徹底底。

將國產半導體項目全部停下來。

特彆是大規模集成電路項目,需要馬上下馬。

多拖延一天,就要多支付一天的開支。

有人反對該項目,自然也有人支持。

另一名高級工程師,半導體研究所所長袁教授,堅定不移地支持國產半導體項目研發。

秉承著兩條腿走路的原則。

引進國外技術同時,必須確保自身研發不受任何影響。

集成電路項目確實耗資巨大,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成果。

但不代表該項目是無用功。

一旦研究成功,項目所能取得的價值是空前的。

不但能對現在的龍國起到幫助,還能影響到未來幾十年的科技發展。

工業機床,船舶,航空航天,軍工建設各個方麵,通通少不了半導體芯片的協助。

性能越先進,越能帶動龍國產業發展,技術革新。

實話實說。

袁教授的看法具有說服力。

吳安康這位四機部的部長,是一步步從底層乾起來的。

長期在科研一線工作的吳安康,深知龍國半導體研究,並沒有某些同誌說得不堪。

大型集成電路項目,終有一日會取得成功。

可是話說回來。

現實困難也是繞不開的一環。

這也是為什麼,吳安康支持袁教授,卻又不可能態度鮮明地支持項目不下馬。

國家缺錢,四機部更缺錢。

手中資金數量有限。

一旦全部投入國產半導體技術研究,四機部拿什麼來購買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

“同誌們,大家討論了這麼多,我想你們也都累了,暫時休息兩個小時。”

“我去給林凱峰同誌打個電話,讓他儘快過來跟大家見一麵,商議如何推進企業資助科學研究的事情。”

話題落下,吳安康和幾名副部長一塊離開會議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