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走向海外,設立分公司(2 / 2)

針對具體情況,及時作出發展調整。

現階段最大的問題在於,龍國企業對於外國的了解太少了。

無論是外國誕生新型科技商品,還是企業界發生某些大的震蕩,國內企業都是後知後覺的狀態。

“方主任,有一句話我十分讚同,商場如戰場,商業領域獲取情報,了解信息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林凱峰認認真真地說道:“設立分公司的好處,不僅能讓我們第一時間了解國際商業市場發生的事情,還能方便我從外國人手裡引進生產設備。”

“一直在國內發展,也許可以避免許多風險,但也會喪失許多的機會。”

“廣交會一年兩次,是我們唯一認識外商的機會,除了廣交會,國內還有其他外商雲集的活動嗎?”

麵對林凱峰的幾個問題,張建設一個都回答不上來。

廣交會誕生到現在,屬於龍國唯一的對外出口活動。

其他活動也會接觸到一些外國人,但無論是規模還是頻率,都遠遠比不上廣交會。

林凱峰說道:“或許在您看來,我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但是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北方機械公司能將生意做到全世界,生產出的各類商品,將會成為全球消費者的首選商品。”

接下來,林凱峰將走向國外的這個問題,用更加詳細的口吻向方博年進行彙報。

將海外分公司暫時設立在港城。

港城是全球貿易都市,也是外國人雲集的地方,擁有著無限商機。

參加秋季廣交會之際,林凱峰認識了港城企業家王磊。

看在同胞地份上,林凱峰給王磊出了一個絕地求生的主意。

將王家服裝廠從港城轉移到國內,以合作生產的方式,由國內負責生產服裝,港城負責銷售。

回來之前,林凱峰給王磊打了一個電話。

王磊正在和南方經濟特區的領導接觸。

明年,王磊的服裝廠就會全麵轉移到內地。

欠了林凱峰人情的王磊,願意幫助林凱峰在港城籌建分公司。

有了王家的協助,北方機械集團的港城分公司,必然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站穩腳跟。

立足於港城,了解全球的經濟變化和市場動向。

“我這次出門,主要是想去四機部尋求半導體專家的幫助,專家請來了數百人,但是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有大量半導體專家,還遠遠不夠我們公司實施高科技商品項目。”

“必須給專家們提供他們需要的各類設備和生產材料,這些東西,很多都是咱們所欠缺的進口商品,唯有向國外購買,才能暫時補上這塊短板。”

林凱峰說道:“半導體行業和家電行業,涉及無數高精尖的技術項目,我們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隻有走出去,才能獲得最大的自主權。”

“固守國內發展,我們顯得太被動了,將會喪失許許多多的寶貴發展機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