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提高利率。
為了籌措發展建設資金,內地銀行給予儲戶極高的利息。
多年來,存款利息始終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線。
而不論是港城,還是西方,銀行存款利息低得令人發指。
除了增加利息吸納存款,還有一筆快錢,即將到達林凱峰的手裡。
不是彆的。
正是投入到外彙市場的五千萬美刀。
時間進入到81年初,沙漠地區再次爆發戰爭。
兩個地區軍事強國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大規模戰爭。
戰火點燃,導致石油危機加劇。
進一步惡化了米國境內的通貨膨脹。
為應對日趨嚴重的高通脹率,米國有關部門一方麵采取收縮政策。
提高基金利率,通過提高基金利率吸引國際資本,將大量資金送到米國本土。
與此同時。
進行減稅和軍費擴張。
在一係列原因的影響下,美刀開始出現小幅貶值。
島國貨幣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升值。
不同於幾年以後,打得島國一蹶不振的廣場協議。
本次島國貨幣小幅度升值,屬於島國心甘情願的主動行為。
島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國內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
物美價廉四個字,已經遠離島國而去。
要保持經濟的高度增長,必須將製造業轉移到海外。
在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建立島國工廠,組裝生產線,完成製造業轉移。
而無論什麼樣的生產製造業,都與石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之前,石油結算貨幣一直是美刀。
當島國貨幣升值,進口石油價格會相應變得廉價。
島國大量購買石油,成本將會下降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同時,島國欣然允諾貨幣升值,又與他們自身的膨脹心態有關。
從七十年代開始,島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貨幣升值,才能直觀體現第二大經濟強國的風采。
確定時機已經成熟,林凱峰找來陳平。
沒有任何猶豫,拋售手裡的外彙。
真正收割島國的時機還沒有來臨。
這一次投資外彙市場,僅僅是為掙一筆快錢。
手裡能夠擁有相對穩定的外彙資金。
島國貨幣升值幅度不算太大,影響也沒有廣場協定來得深遠。
不管怎麼說。
還是讓林凱峰大賺特賺。
五千萬美刀經過近半年的發酵,最終增加了十倍。
從五千萬,變成了五億。
望著賬麵上多出的巨額資金,林凱峰又一次感覺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不走出國門。
永遠不會知道資本市場的錢,來得有多麼快。
彆的地方不說,就說港城。
未來兩年裡。
股票和地產市場,還有兩筆天降富貴等著林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