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首款國產商務車(2 / 2)

到達京城轉乘火車,返回北方機械公司。

近一年的時間裡,北方機械公司的規模擴大了數倍,整個縣城幾乎成為機械公司一家的天下。

隨處都能看到為機械公司進行配套生產的企業。

而在縣城東邊,經過改造的肉聯廠正式變成火腿腸生產廠。

來自下麵幾個公社和大隊的豬肉,每天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廠裡,通過火腿腸灌裝機變成一根又一根的火腿腸。

林凱峰不在的這段時間,上千名汽車技術人員,將一天當成兩天來用,不但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汽車生產廠的搭建,還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攻關。

依靠林凱峰留下的諸多圖紙,眾人在現有的基礎上,吃透了各方麵的技術。

通過國外的各家配套企業提供的零配件,北方機械公司汽車分廠的產業規模已經初具雛形。

摩托車,農用車輛的生產製造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比以前的產量更大了一些。

另一方麵。

林凱峰通過和大型國有工廠之間的合作,大量借調退休的技術專家和骨乾,強化自身的研發能力。

70年代末,有關部門向島國引進了大量的工具車,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麵包車。

不過這種麵包車存在諸多不足,內部空間狹窄,車體結構較為簡單,時常發生技術故障。

有鑒於此,林凱峰果斷地轉換了賽道。

在麵包車的基礎上,為大家提供商務車的部分設計圖紙。

最明顯的改動是車輛的廂式結構。

工具車的發動機位於駕駛員的位置下方,屬於一廂車結構。

不但內部空間狹窄,結構不合理,用途也極為有限。

商務車的用途更加廣泛,結合了轎車,工具車,廂式貨車等多種優點。

不但能載人裝貨,車內座椅可以進行隨時調整,適用於長時間出行。

工具車由於空間等有限等原因,隻能容納乘客,乘客攜帶行李一般會被放在工具車的頂部。

到了商務車這裡,不但能夠容納七到八名乘客,還有足夠的空間放置行李,座椅也不是固定的,可進行隨時調整,或是折疊或是放倒。

受限於一部分進口材料短缺,林凱峰因地製宜。

將商務車的內部底盤,選擇成了卡車底盤。

至於汽車最重要的核心發動機,則是完全國產。

包括島國在內的一大批汽車發達國家,隻願意向龍國出口汽車。

至於說引進他們的汽車生產線,購買發動機專利,想都不要想。

西方汽車大國統統不是傻子,深知龍國有能力獨自製造汽車。

一旦將生產線或者某些專利技術賣給龍國,不久的將來,肯定會被反超。

其次,一旦選擇向他國引進發動機專利,必然會陷入到處受製的局麵。

與虎謀皮從來都不會有好下場。

林凱峰除了采取自力更生的研究策略外,還著重進行了發動機的國產研究。

經過各部門的配合,終於把商務車搞出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