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石油產品精製產業鏈(2 / 2)

感覺時機差不多成熟,林凱峰直截了當地說道:“老酋長深謀遠慮,拿出資金修建這座人工港,可謂是功在千秋。”

“迪城港的出現,不但能夠讓迪城擁有發展陸上貿易和海上運輸的能力,還能完善另外一個行業的發展,石油產品精製。”

本次前往沙漠地區開闊市場,林凱峰肩負著多重使命。

除了為北方機械公司,打開沙漠地區的海外市場。

一機部曾單獨找林凱峰談過話。

希望林凱峰協助石油部門破局。

溝通有需求的沙漠國家。

簡單來說。

向外賣出石油勘探和石油深加工設備。

沙漠地區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產地,從石油開采,石油儲存,加工煉油。

方方麵麵都需要機械設備。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有能力生產全套石油設備的國家屈指可數。

除了少數的西方國家,龍國也有這方麵的能力。

依靠著四三計劃的協助,龍國全麵完善了自身的石油產品精製能力。

隨後,林凱峰從各個方麵描述,石油產品精製可以為迪城發展起到的幫助。

開設一係列配套的石油產品精製,對挖掘出的原油進行深加工。

將原油變成汽油,柴油,潤滑油,製造各類石油產品的基礎油。

逐漸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石油製品多種多樣。

上到航空航天,下到汽車摩托車,通通離不開油。

人們身上穿著的衣服,腳下踩著的道路,也都有石油的功勞。

化纖材料來自石油,鋪設道路的瀝青,同樣是石油製品。

橡膠,塑料,食品添加劑,醫藥製品,也都離不開石油。

60年代,沙漠各國陸續發現大量油田。

而這些油田的控製權,長期被西方列強把控在手裡。

一直到70年代,各國才陸陸續續從西方手裡奪回油田控製權。

對於石油的開采,始終保持著粗放的方式。

缺乏深加工設備和深加工經驗。

各國情況大差不多,一旦迪城能夠朝前多走幾步。

搶在其他國家之前,完成現代化的石油製品加工產業鏈。

縱然迪城本地的原油數量不多,也能通過對石油加工,源源不絕獲取財富。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意味著要麵臨更大的危險。

但是也彆忘了。

危險和機遇是共存的。

林凱峰扳著手指,細數石油產品精製的產生的財富。

任何一個步驟,都能帶動大量就業,獲得大量投資和發展機遇。

一條條一項項,聽得穆斯塔法酋長目瞪口呆。

“不知酋長殿下,對我們龍國的發展了解多少?”

不等穆斯塔法酋長回答,林凱峰開始自問自答。

“龍國的發展,稱得上篳路藍縷。”

“建國指出,我們國家一窮二白,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我國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世界近百年來的發展成績,不但擁有了成熟的工業體係,並且造出兩彈一星,有能力製造各種現代化的工業設備和軍事武器。”

“龍國為什麼能從一窮二白,變成今天的規模?因為我們懂得因地製宜,懂得抓住一切可以幫助發展的機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