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民營企業接手國家項目(1 / 2)

為了這架大飛機,龍國各部門成千上萬航空專家,付出了整整十二年的心血。

無數的心血即將付諸東流。

這種事情落在誰的頭上,誰都不會好受。

即便是林凱峰,心裡也頗不是滋味。

70年,三機部正式立項,研究一種全國產的大型民用飛機。

包括宋教授在內,各航空單位調集精兵強將。

眾人在缺少設備和研究資料的情況下,化身為猶如披荊斬棘的勇士,闖過一道道的技術難關。

兩年前,也就是1980年。

國產大飛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第一架原型機成功完成首飛。

同年,眾人製造出了第二架原型機。

就在大家信心滿滿,準備再接再厲之際,國際局勢風雲變幻。

租不如買,買不如租等思想,好似龍卷風一樣,以狂飆突進的速度席卷到龍國。

席卷到各科研部門。

大飛機完成首飛後,連續在多個城市進行試飛試驗。

一次次的測試證明,國產大飛機符合設計標準。

符合國際航空飛行標準。

然而到了外國專家嘴裡,國產大飛機成了落後的老家夥。

加上科研部門經費短缺,設備不齊備,無法支撐後續研究。

大飛機項目被迫黯然落馬。

成為一代人揮之不去的痛楚。

片刻後,林凱峰調整好心緒,說道:“宋教授說的大飛機項目,是不是咱們自己的大型噴氣式客機呢?”

聞聽此言,宋教授先是一驚,隨後點了點頭。

該項目是在完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

林凱峰猜到民用大型噴氣式客機,著實嚇了宋教授一跳,以為某方麵出現泄密。

隨即,宋教授又覺得不可能。

林凱峰能說出大型噴氣式客機,可能是看了前年的報紙。

國產大飛機完成首飛不久,國內各主要報紙以大篇幅對此首飛進行報道。

稱它是龍國航空研究史上的奇跡。

“你不是外人,這裡更沒有第三個人,我跟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憋屈,真是太憋屈了!!!”

宋教授拍著心口,痛苦地說道:“大飛機項目從70年立項一直到現在,整整過去了十二年,許多人為了這個項目熬白了頭發。”

“一年到頭,將全部時間投入到了該項目當中,隻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和家人短暫團聚幾天。”

“最近兩年,我們對大飛機的各項性能,進行了上百次的檢測和分析,它已經有了對標西方民航客機的飛行能力。”

“最後一次飛行測試,大飛機甚至可以飛越世界屋脊。”

林凱峰能提出無人機研究,證明他在航空領域有所了解,宋教授反問林凱峰一句話。

全世界那麼多民航客機,有多少能夠飛越世界屋脊,最後成功降落?

“少之又少。”

林凱峰表情嚴肅道。

“雖然我對國產大飛機了解不多,但我相信以咱們科研人員的一貫品質,絕對不會讓這架飛機有任何故障和技術瑕疵。”

“這次黯然下馬,是不是和資金,以及部分人的刻板偏見有關?”

“唉!”

宋教授再次歎了口氣。

大飛機進行了上百次檢查,多次測試飛行。

不過話說回來,想將它運用到民用和軍用領域,還有著一段距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