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進展順利的鵬城園區(1 / 2)

龍國在1979年和米國建立的外交關係。

距今已經有三年的時間。

外事部門在米國設立了不少辦事機構,但對米國的整體情況了解並不算多不多。

身為外事部門負責人,孫領導多次訪問過米國。

主要交往集中在官方層麵。

未曾深入了解米國的失業率和工業轉型情況。

“米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假,不代表每個人都是富豪,更不代表普通民眾不會失去工作。”

“老孫,你安排咱們的駐外工作人員,深入米國社會走訪調查,了解米國現在的失業率情況和整體就業問題。”

老領導正色說道:“完成調查以後,給我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確認米國的失業率情況,是不是和林凱峰講得一樣。”

“如果是的話,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或許是一個引入人才的大好機會。”

以前,龍國將外國技術專家,工程師當成貴賓款待。

若是米國部分技術人員的生活難以為繼,由北方機械公司提供資金,大量引入龍國需要的技術人才。

孫領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米國人也是人。

也要養家糊口,掙錢謀生。

外國的月亮,未必有某些人說的那麼圓。

地上也不都是機會和黃金。

北方機械公司出錢,國家層麵提供協助。

將這些失業的米國技術人員招聘到龍國工作。

的確是個增強自身實力的好辦法。

凡是走投無路的米國人,肯定不會拒絕。

外事部門拿出一段時間,全麵了解米國的失業率和失業民眾生活處境等問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這是龍國一貫以來的優良傳統。

即便老領導賞識林凱峰,也不會偏聽偏信。

一周後,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擺在了老領導的案頭。

米國境內確實存在高失業率問題。

同時,還有日漸凸顯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

米國民間對此有著一個戲謔的說法。

技術性失業。

現階段,米國的主要失業人群集中在傳統工業領域。

官方已經開始下決心,將產線外移到外海,進行大刀闊斧的產業調整。

雇傭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工人,解決米國人工成本過高的問題。

除此之外。

境內一些搬不走的企業,開始引進一種新的生產方式。

用機器人代替生產工人。

購買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約在3000台左右。

一些簡單重複性的工作,都將通過工業機器人替代。

做出這項決定,主要受到了島國的觸動。

米國全境隻有3000多台工業機器人,島國的工業機械人數量已經超過一萬台。

老領導拿起手邊鋼筆在報告最下邊寫了一段批示。

“哈哈哈,成了!”

北方機械公司辦公室,林凱峰手裡握著有老領導批複的調查報告,整個人笑的合不攏嘴。

外事部門的工作效率非同一般。

不但從多個方麵印證了林凱峰的看法。

而且給出了一個相當客觀的總結。

技術性失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