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寶貴的援建經驗,每月的上千萬外彙(1 / 2)

“我們派到熱帶各國援建的工程技術人員,隻是暫時在各國工作,任務完成就會離開,勞務輸出則不同。”

“以勞動外派的形式,向沙漠國家的用工企業,提供經驗豐富的工人和技術員,簽訂正規合同,長時間工作。”

發達地區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米國,西方,島國如此。

沙漠石油主產國,情況同樣如此。

西方工業發展到達一個瓶頸期,進而導致人工成本增加。

沙漠國家因為石油發了大財。

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從石油紅利中分到一點錢。

大概和八旗子弟的鐵杆莊稼差不多。

縱然什麼都不做,依舊能夠拿到錢。

可以躺著拿錢,有幾個人願意通過勞動掙錢?

聽完劉老將軍的解釋,李進軍恍然大悟。

自己倒是沒有考慮過這一節。

“我們國家的技術工人和技術員,各個吃苦耐勞,品質優秀,有著一定的文化和技術。”

劉老將軍如數家珍的告訴大家,縱觀沙漠各國,其中40%依托石油發財,另外的60%並沒有因為石油的出現而一夜暴富,依舊過著落後的生活。

短短二十年裡,沙漠地區出現涇渭分明的貧富差距。

有錢的石油主產國家,先後出現用工緊張的問題。

隨著本國民眾通過石油紅利分到錢,已經看不上一些又苦又累的工作。

擺在這些富裕國家麵前的選擇隻有兩項。

要麼向周邊的窮國引進勞動力。

但是話說,周圍的窮國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較低,也未必願意勤勤懇懇地工作。

龍國多年來,持續向熱帶地區進行援建工作。

龍國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品質,得到了廣大熱帶國家的高度認可。

通過海外援建,龍國鍛煉了隊伍,打響國家聲譽。

曾幫助桑國修建了一條現代化大鐵路。

龍國援建人員克服各種各樣的施工困難,最終在規定的時間裡,修建了一條橫跨兩國,符合運輸標準的大型鐵路線。

因為曆史原因,沙漠各國和熱帶地區有著大量往來。

龍國外派施工人員的表現是好是壞,沙漠國家多少有些了解。

來之前。

劉老將軍和老領導進行了簡單溝通。

一旦這項方案落實下去。

勞務輸出的組成將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

安排部分有過援建經驗的同誌,擔任領隊和管理人員。

幫助其他第一次出國,參與勞務輸出人員的工人和知青,儘快習慣國外生活。

一名國外援建人員,起碼能帶出20~30名務工人員。

學會尊重當地風俗,發揮艱苦奮鬥精神。

儘善儘美地完成手頭工作。

勞務輸出不僅是一次勞務輸出,更是龍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嘩啦啦……”

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通。

劉老將軍的這番話,為眾人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海外務工既能解決國內部分工人和知青的工作問題,增加國家的外彙收入。

同時還能拉近龍國和沙漠國家的關係。

沙漠國家也是第三世界國家。

老領導和劉老將軍自信當地民眾一定會和龍國的務工人員,建立起長久的友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