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首長安排北方機械集團並購573廠,這一點不難理解。
是一種變相的獎勵。
獎勵林凱峰協助國家,獲得了幾百億外彙。
畢竟,不是誰都有資格並購這種嫡係國有廠。
北方機械集團以往的並購,最多隻能並購中小型國企。
並購這種具有戰略意義的工廠,縱然航空工業部同意。
最高當局也不會同意。
隻是……
林凱峰越想越糊塗,目光茫然地看向劉老將軍。
劉老將軍和顏悅色道:“自從你向三機部借調航空方麵的專家研發無人機,我和老夥計就已經猜到,你小子說是研發無人機,更像是為進軍航空領域做鋪墊。”
“果不其然,後續的一係列事情,證明了我和老夥計的猜測是正確的。”
“通過你的屢次展現的個人能力,以及商業發展,未來國際格局的前瞻眼光,你們北方機器集團要做的不單單是無人機,可能還要做真正的航空飛機。”
當即,劉老將軍不再賣關子。
無人機項目剛剛啟動,林凱峰又馬上盯上了大飛機項目。
不惜冒著影響集團發展的風險,也要保住大飛機項目不下馬。
由此可見。
林凱峰所謀深遠。
剛剛,劉老將軍僅僅說了573廠這個代表,林凱峰馬上說出573廠的全名。
證明林凱峰對於國內幾大飛機製造廠早有關注。
否則,不可能反應得這麼快。
“小同誌,我這麼說沒錯吧?”
劉老將軍笑問道。
林凱峰聽完以後哭笑不得。
誰說隻有普通人習慣腦補。
上級領導有時候,也是腦補高手。
林凱峰知道573廠代表申城飛機製造廠,什麼因為早就盯上了這家飛機製造廠。
屬實是後世的工作原因。
573廠原屬三機部直轄企業,隨著經濟改製的深入推進,一大批部屬企業的管理權開始下放給地方。
573廠被劃歸為申城航空辦公室管理。
申城既要進行城市基礎建設,更要招商引資,通過招商引資進行各類型的民生建設,手頭資金捉襟見肘。
劃歸當地管理的部屬企業,自然無法得到充足的資金供應。
又由於一些特殊的曆史緣故,573廠的遭遇了多次管部部門變更。
整個八十年代,573廠換了多個管轄部門。
隸屬關係始終懸而未定,導致573廠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一直到九十年代,573廠隸屬關係正式劃定。
有了資金供應,573廠才開始有起色。
變成了響當當的飛機製造集團。
“老將軍英明,我們集團確實有進軍航空領域的想法。”
劉老將軍願意腦補,林凱峰也不多做解釋。
表明態度,願意並購573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