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和蘇盟整整鬥了三十五年,海陸空三軍,導彈部隊,各類型的航天器,都是他們的競爭領域。
一旦發現蘇盟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米國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反超過去。
軍事領域如此,航天領域亦如此。
蘇盟將他們的宇航員送上太空的隔年,米國也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到宇宙。
蘇盟搞出性能更加卓越的主戰坦克,米國必然也要在兩三年內重新反超過去。
軍備競賽橫貫整個冷戰,不但讓人類各國變得各個武德充沛。
更讓人類的軍事裝備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和樂此不疲的蘇盟不同,米國逐漸厭煩了這種好似賽跑一樣的軍備追趕。
準備為空軍研發一種全新的戰鬥機。
一種領先世界主流機型,起碼十年以上的五代戰機。
說到這裡,林凱峰有意提及米國的一個特殊勢力。
依靠軍工產業吸血的軍工複合體。
米國的軍工複合體,最早出現時間與冷戰發生的時間相差無幾。
都是在五十年代出現的。
最開始,軍工複合體僅僅是軍方和軍火企業之間的互相拉攏,互相合作。
時至今日,米國的軍工複合體已經變成了一頭龐然大物。
除了軍方,軍火企業,內閣高層,一切與國防有關的部門和公司,全部成為軍工複合體中的一員。
研發新型裝備對米國來說,不僅僅是提升國防實力的軍事行動,更是一種利益交換。
新型戰鬥機將全麵取代現役的F-15戰機,事情的影響是多方麵的。
F-15戰機不僅是一架戰鬥機,更是諸多軍工企業的利益聯係。
隻有鐵一般的事實出現在米國高層麵前,證明F-15戰鬥機已經落後蘇盟。
並且落後的不是一點點,屬於徹底落後,米國才能下定決心進行新型戰鬥機研究。
F-22戰鬥機,便是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出現。
林凱峰沒有一次性將有關F-22的情報彙報給眾人。
不是不想彙報,主要擔憂說的太多會引起麻煩。
F-22戰鬥機籌備和研發,是米國絕密情報中的絕密情報。
林凱峰通過外圍關係,打聽到少許情報,眾人或許不會起疑。
一旦說得過於詳細。
一句話,往往要用十幾二十句進行填補。
吃飽喝足,眾人各自散去。
林凱峰搭乘劉老將軍的汽車,返回三軍總部下設招待所休息。
路上,劉老將軍看著窗外的夜色,若有所思地說道:“剛剛,你是不是有些話,不方便當著大家的麵講?”
林凱峰暗自苦笑。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縱使林凱峰兩世為人,依舊瞞不過和敵人鬥爭了一輩子的劉老將軍。
劉老將軍收回目光,語氣平和的說道:“哪怕你說出各種離經叛道的話,我都不會追究你的,現在不是那個上綱上線的年代,沒人會揪著你的尾巴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