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國目前一無所有。
除了需要北方機械集團提供的軍火。
伊德裡斯更需要仰仗北方機械集團的整體實力,完善本國交通網絡。
內湖國不具備任何討價還價的可能。
想要得到林凱峰的大力支持,勢必要主動交出一些利益割舍。
隻有內湖國發展起來,經濟全麵上揚,伊德裡斯才能獲得更多的金錢。
統領府被夷為廢墟。
伊德裡斯索性將第二輪談判的地點,定在了這座還算完好的酒店會議室。
連續兩次前往龍國,伊德裡斯感觸頗深。
除了令人羨慕的北方機械集團,最讓伊德裡斯有感觸的地方,當屬龍國境內的交通網絡。
第一次抵達龍國,伊德裡斯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考察。
看到了一大堆,遍布於大街小巷的宣傳標語。
要想富,先修路。
“這是我和部下商議的新一輪合作內容,如果林先生這邊沒什麼意見,請儘快落實下去。”
會議開始,伊德裡斯將一份手寫文件放到林凱峰麵前。
看完文件上的內容,林凱峰心頭暗喜
人生百種形形色色,伊德裡斯和侯賽因都曾在西方接受過教育。
親眼見識了歐陸的繁華,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
決策方針上,二人的性格又完全不同。
一個目光長遠,懂得撈錢的精髓。
另外一個則是鼠目寸光,隻注重眼前的蠅頭小利。
同樣是竭澤而漁。
侯賽因恨不得將池塘裡的魚全部撈走,伊德裡斯則是在撈魚的同時,適當往魚塘中丟下一些魚食和魚苗。
北方機械集團提供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為內湖國修建一條現代化鐵路線。
鐵路線貫穿內湖國全境,連接境內各大城市。
工程由北方機械集團全權負責,之後能獲得十年的運營權。
通過運營權交換,抵扣修建鐵路的費用支出。
修築鐵路不但能讓內湖國結束沒有鐵路的窘境,增強伊德裡斯的個人威望。
還能鞏固伊德裡斯的統治。
內湖國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個部落。
一個部落反叛,就有可能帶動幾個,甚至十幾個部落跟著一塊鬨事。
有了鐵路線,伊德裡斯的軍隊就能快速調動到出事區域平息騷亂。
還可以快速調到邊境,防禦奧馬爾的一次次反撲。
與此同時。
鐵路連接各大城市,各地的經濟發展依托鐵路線,必然能有所提高。
鐵路本身又不是無償運營。
每年都能產生大量的利潤,林凱峰得到的這些利潤,肯定是要繳稅的。
至於稅金落到誰手裡……
林凱峰和伊德裡斯對視一笑。
一切儘在不言中。
修建鐵路不是北方機械集團的強項。
不過沒關係。
林凱峰可以聯係鐵道部門,由他們派技術人員和設備,協助北方機械集團修建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