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劉秀自然是同意了,而又因為劉秀的這個特戰隊的成員各個都兼職著二營副班長,副排長,因此沒花多少時間三三製戰術的陣型就在二營普及開來了。
而三三製戰術的原則,說得簡單點,就是以班為單位,分成三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的人數為三人。
而為了便於相互之間的接應,一般來說,都會排成三個梯隊。
並且,在三人作戰小組中,這三個戰士分工十分明確,一個是進攻,一個進行掩護,一個則在進行支援。
而在隊形上,整個小組則以三角形的方式排列。
進入實戰進攻後,兩名士兵在前,一名組長在後,這就呈現出一個三角形。
按照如此,三人為一個戰鬥小組,而三個戰鬥小組就組成一個戰鬥班,三個戰鬥班則組成一個戰鬥群。
也就是說,一共二十七名戰士,就組成了一個戰鬥群,組和組相隔通常是二十到四十米,人和人間隔是七米,而這二十七名戰士,就能覆蓋八百米寬度的戰線。
至於戰士與戰士之間的聯絡,通常采用的都是口語或者手語等簡潔方式。
這樣的隊形有兩個好處,第一是避免造成團滅,畢竟戰士與戰士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就不會被**等武器造成大麵積傷亡。
第二,就是可以營造一種假象,讓敵軍猛一看起來,仿佛四麵八方都是我軍戰士,這就能給敵軍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除了上述兩個好處外,這種三三製戰術在防禦作戰時,還有另一種妙用。
當需要防禦敵人進攻時,一個戰鬥小組中的一名士兵,可以精準狙殺敵軍,而另一名士兵就可以在一側提供火力支援,以起到擾亂敵方攻擊隊形,確保精準狙殺敵軍的那名士兵全神貫注。
而另外一個士兵,就可以用**等武器攻擊敵人,迫使敵軍無法靠近。
這是防禦作戰,而到了主動進攻作戰時,三三製戰術的優勢就在於,每個戰鬥小組會組成前三角和後三角的隊形前進,前呼後應,避免密集火力的殺傷,而且保證衝擊的連續性。首先,能用更少的人覆蓋更多的戰線,二十七名戰士就可以將八百米的範圍納入火力控製之中,這就讓我軍的“人效”更高、
其次,由於人數較少,並且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