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四章 聯合公報(2 / 2)

這對於大夏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夏元如果想要取代它們,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整個西方社會都不可能承認。

遏製大夏,這是整個西方社會,在上個世紀就達成的共識。

……

7月12日,搶在調停會議召開之前,大夏、盟和兩個米國,四方代表團舉行了一次閉門會議,開始就各種問題進行詳細談判。

具體談判過程,外界不得而知,四方代表也是守口如瓶,不過即使待在會議室的外麵,大家也能隱隱聽到裡麵傳來的爭吵聲。

另外,當會議結束時,記者們發展,不少與會者的衣服都是皺巴巴的,懷疑是有人在裡麵直接動手了。

兩天後,大夏、盟、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和米國共同發表了聯合公報!

這份聯合公報可以說,是重建當下國際秩序的基礎,是一次“列強”的分贓協議。

協議最核心的是,四方互相承認各自新占領的領土,互相承認各方在非洲大陸上的特殊利益所在,而盟則是承諾絕對不會謀求吞並南菲。

至於聯合公報的表麵內容,其實並不多,大致歸納起來一共有兩條。

第一條是:重申了大夏在上個世紀初,提出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宗旨,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第二條是:在當前環境下,世界各國應該拋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和宗教意識,全力圖存

第一條大概可以理解為,這都末世了,而且大冰河時代馬上就要來了,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要用大愛代替小愛。

人們應該團結起來,以延續人類文明當為最高宗旨。

第二條可以說是作為第一條的補充,實際上是為各方的軍事擴張作背書。

“擴張”是需要理論支持的,而且這個理由還必須光明偉岸,這樣才不會激起反抗。

所以,再也沒有比“為了全人類”,更顯得高大上的理由了。

就像殖民時代,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落後就是原罪,被淘汰也是正常的,不需要有心理包袱,所以印第安人合該被消滅。

聯合公報上滿篇都是冠冕堂皇的套話,從中也看不出什麼實質內容來,而聯合公報中部分沒有公布的細節,它們才是關鍵的地方。

比如附屬的細則中,規定了為了維護印度半島的安全與穩定,扼製印度人的擴張**,四方都堅決反對印度半島的再次統一。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四方一致決定對印度半島實行武器禁運和技術封鎖,同時全麵打壓幾個實力比較強的邦國,比如泰米爾。

同時四方還簽訂了《核不擴散協議》,協議規定各方不得擅自向其它國家提供核技術,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其中還包括了重炮和中遠程導彈。

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各國在私下裡互相拖後腿,防止內耗。

在這方麵,兩個米國可以說是深受其害,當初,他們差一點就能席卷整個南美洲。

結果在最後關頭,因為芭西在近海試爆一顆核彈,這才逼得他們不得不暫時停下了南下的步伐。

這裡麵,絕對有著大夏和盟的黑手,要不然就憑芭西那個熊樣,以當下的工業實力,一百年也搞不出來。

除此此外,四方還要實現情報共享,尤其是在打擊占領區的反抗勢力這一方麵,各方更需要合作。

而對盟極力要求的,想要共享彼此的港口以及軍事基地的使用權,則是被兩個米國和大夏堅決無比的拒絕掉了。

開什麼玩笑,盟本身的港口和軍事基地就少,而且主要還都分布在注定要放棄的洲,要是讓他們的戰略導彈部署到亞洲東部或者美洲大陸,那不是自找麻煩嘛。

儘管四方之間,還有著眾多的矛盾和衝突,但是在麵對“冰河時代”這麼一個共同敵人的情況下,大家還是保持了充分的克製和理解。

但是這種克製和理解是極為脆弱的。

比如到目前為止,夏之間都沒有劃分好陸地上的勢力範圍,兩邊遲早要衝突。另外米國到目前為止,也還在極力反對大夏占領奧洲。

這些問題不是單靠談判就能夠解決的,還要看相互之間,誰的手快,誰的手狠。

隻要有機會,大夏絕對不介意給非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給盟來個驚喜。同樣的,盟也不是好惹的,也許他們會執意吞並非洲。

這年頭大家都有核彈,真的要狠下心來,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