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僅要“發大財”,搞不好還會見證曆史。
……
其實早在6月1日,東方托卡馬克能源公司就在京城注冊成立,注冊資本就是一期的投資總金額2500億元。
公司股東則是五花八門,包括四大行、發電集團以及其它國有或國資控股企業在內,大小股東總數高達三十八家。
這其中長河集團出資比例最高,也是最大的股東,但也隻占了17%的股份。接下來,江北省政府以土地和相關優惠政策入股,占了11%。
至於剩下的36家,每家的持股份額基本上都在5%以下。例如占股比較多的如四大行,每家都是4%;占股比較少的,像大夏核工業建設集團這類經營比較困難的,隻是象征性占了0.1%。
公司成立後,頭等大事就是聚變堆的選址問題。
根據國際上通行的核電站選址原則,地質、地表、氣象、水文、環保、土建、運輸、電站工藝、電網、社會等因素都必須嚴格考慮。
首先在地理上,廠址的地質條件必須穩定,要求附近數千米範圍內沒有活動斷裂帶。而且周邊80公裡海域、100公裡內陸,曆史上沒有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或者海嘯災害。
當然,由於聚變堆安全性比較高,不存在核泄漏的風險,所以理論上也是可以修建在城市附近的。
其次要有冷源,有水的地方便於取水,以便冷卻設備。
最後還有交通運輸。
整個聚變堆在設計上比裂變堆要複雜數十倍,體積也要更加的龐大,涉及到的各個組件不可能在廬州當地完成生產,隻能在
各地生產之後再運過來進行組裝。
綜合考慮以上這些因素,整個廬州市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地方並不多。
經過專家組的討論,以及與江北省政府的協商,“金烏-2號”示範堆的選址最終被定在長江沿岸小縣城樅陽。
一來這裡有現成的資源可以利用,白蕩湖核電站為二期工程預留的廠址,正好可以拿來使用;
二來是這裡是長江沿線,交通比較方便,再加上葉綠粉的分基地也在當地,有一定的社會基礎;
三來,這裡十年前就被廬州市合並了,它是廬州市最靠南邊的疆域,受大冰河氣候的影響也最小。
至於安保的問題,這個根本無需李東操心。
就在完成聚變堆選址的同時,一支師級作戰單位已經抵達了該區域,並且將長期駐守當地。
另一邊,在完成了工程選址之後,李東也隨後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樅陽,與核工業建設集團的工程師們對施工現場展開了實地考察,並且帶來了首批800億元的前期經費。
與此同時,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樅陽這座名不見傳的小縣城,已經集結了來自各大研究機構上千名研究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的工程師。
為了確保這項工程能夠順利進行,江北省政府基本上滿足了項目組提出的一切條件。
要地給地,要人給人。
7月8日下午,核工業建設集團的代表團坐著客輪抵達了樅陽。一行人剛出站,便看見一輛黑色的大巴車停在了眾人麵前,將他們送去了那個神秘的工作地點。
到了目的地之後,胡瑞立刻被現場的情況給震撼到了。
倒不是因為這裡太冷清,而是恰恰相反,這裡不是一般的熱鬨。
十幾輛大巴車停在基地外的空地上,還有各種工程設備。
光是他認得出來的單位,就有十來家,他們要麼是國內核物理領域頂尖的研究所,要麼便是大夏科技大學這些國內可控核聚變領域的領頭羊。
這時候,一位看上去三十出頭的中年人拿著一份文件夾走了過來,叫住了一行人。
“你們是核工業建設集團的?”
站在最前麵的胡瑞點了點頭:“是的。”
“那行,你們跟我來吧。”
勉強跟上了中年人的腳步,胡瑞忍不住問起了這裡的情況。
“我們是來做工程前期調研的,你們這邊怎麼開始動工了,這不符合工程規範……”
“這邊隻是後勤區域,真正的聚變堆還早著呢!”中年人麵無表情地回答道。
“原來是這樣啊,我說難怪呢!”
四處打量了下,胡瑞又問了個無關緊要的問題。
“這麼多人,保密的問題怎麼解決?”
聽到這個問題,中年人忍不住笑了笑:“小兄弟,知道距離這裡最近的城市在哪嗎?”
“……不知道。”
這一路上都是黑燈瞎火的,他們又不是本地人,知道個鬼。
胡瑞在心中吐槽了句。
“這裡方圓兩百裡內都是無人區,所以沒事彆瞎跑,跑丟了找起來費事……”
胡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