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北峰會結束以後,大夏控製下的恒河流域,局勢迅速地穩定了下來,雖然大家生活水平還不如戰爭爆發之前,但至少不會發生大規模的饑荒。
再加上大夏政府在本地進行的一些列基礎建設,提供了不少工作崗位,印北的經濟越來越朝著良性的趨勢發展。
另外,長河集團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最後在印北投資了一座小煤礦和一座內河港口,也算是專業對口。
不過印北的穩定,並不意味著印度半島的穩定。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後遺症越來越顯現。
納爾默達河流域,這裡屬於盟的勢力範圍,彆看它的麵積是四方當中最小的,可是利益卻是最豐厚的,因為南咖山煤礦就在這一片區域。
盟人最看重的就是這座煤礦,在煤礦的所在城市賈巴爾,這裡的局勢還算穩定,為了加速煤礦的開發,盟人確實拿出了真金白銀,也下了一番苦功夫。
可是在賈巴爾之外,形勢就不那麼樂觀了,新一輪的饑荒正在醞釀當中。
不過盟人可沒多少心思關心這些地方,如果非要選擇,他們情願這些地方的印度人死光了才好,免得影響了煤礦的開采。
如果說盟人轄下的印度人還能勉強維持下去,那麼兩個米國“統治”下的地區,那簡直可以用“慘絕人寰”四個字來形容。
美洲距離印度半島太遠,他們根本沒有意願經營這裡,對於轄下的“殖民地”,完全是一副掠奪的姿態,他們似乎有意識地逼迫旗下印度人向東、向北逃荒。
“四常”之間雖然是合作關係,但是相互之間依然有競爭,米國人對待競爭對手一向不手軟。
從元旦過後,加利福尼亞政府就有意削減了救濟糧,連原本就參雜著秸稈、泥土的麵包,現在也無法足量供應。
餓肚子的滋味不好受,不滿情緒在民間高漲。大饑荒的消息不脛而走,各種謠言滿天飛,一時間鬨的人心惶惶。
拉合爾邊境地區的一座難民營內,剛剛領到一天食物的阿賈茲喬杜裡,一臉不滿的走了出來。
一塊拳頭大小的黑麵包,就是他今天的全部口糧。不要說成年人了,縱使是七八歲的小孩子也不夠吃。
哦,忘了說了,如今的難民營中已經沒有兒童了,最小的也是十來歲的半大少年。饑荒年月,最先熬不下去的就是兒童和老人們。
印度半島本來就窮,吃飽飯一直都是絕大部分民眾的奢望。變成難民過後,日子就更不用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拿到了食物過後,阿賈茲立即和幾個新認識的同伴一起離開。
難民營裡並不安全,如果不抱團的話,沒準什麼時候就變成了彆人口中美味的“兩腳羊”。
倫理道德在饑餓麵前,根本就不堪一擊。一路上阿賈茲見多了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場麵,現在他對任何人都不敢完全信任。
一名同伴憂心忡忡的問道:“阿賈茲,你見識多,現在食物越來越少,往後我們該怎麼辦啊?”
他們算是難民當中有底線的,始終沒有踏出這最後一步。
當然,這個底線也僅限於現在,如果饑荒再持續下去,誰也不能夠保證他們會不會加入進去。
阿賈茲麵露苦澀的回答道:“營地周圍能夠找到的食物,都被大家吃光了。後麵軍隊已經封鎖了道路,禁止任何人返回國內。
現在不想挨餓,就隻能冒險穿過邊界線,去對麵的印北討生活。恐怕那些米國人也是這樣想的,他們恨不得把我們全部趕光。”
局勢惡化到了現在這一步,米國人絕對要負大部分責任。最初的戰爭難民產生後,米國人沒有及時救濟。結果難民越來越多,靠乞討已經無法再填飽肚子,很多人放棄了道德底線,開始攻擊沿途城市。
潘多拉魔盒打開之後,就再也關不起來。被難民搶光了糧食的城市,又變成了新的難民來源地,然後開始了惡性循環。
等戰爭結束過後,“選舉”出來的新政府才開始著手處理難民問題,這個時候局勢已經完全失控。
阿賈茲原先是某商行的一名跑腿夥計,不是睜眼瞎,勉強識得幾個字,有幾分見識,難得的是對世界局勢也有了解。
米國人把自己宣傳包裝的不錯,起碼在印度半島,名聲一向都很好,被很多人當做燈塔,阿賈茲也不例外。
本以為米國人到來後,會安排大家積極恢複生產,結果對方卻以分散安置為名,把所有難民全部驅逐到了邊界上。
眼看著救濟糧一天天地減少,對於出路,無論是米國人還是本國政府都沒有給出任何說明,阿賈茲已經漸漸對它們感到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