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會間隙,李東抽空去了一趟大兒子家,李鷺的嶽母和大姨子終於到了,之前說好了要一起吃個飯,當然不能食言。
李鷺一家住的是公司分配的房子,麵積很大,有130多平米,四室一廳的結構,包括保姆在內,住起來很寬敞。
“親家母,小悠就麻煩你了,按理說應該由李鷺她媽來照顧的,可是蔓穀距離這邊太遠了,來往實在是不方便。”李東坐在沙發上客套道。
“沒關係,不都是一家人麼!”韓母顯得有些拘謹,畢竟剛剛才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過對方,這位可是能夠和中央大領導們談笑風生的大人物。
李東笑了笑,“在這邊還住的慣麼?如果住不慣,我讓李鷺給你們在隔壁單獨安排個房子。”
“不用了,住的慣!”韓母連忙擺手,“住在一起,還可以更方便照顧。”
雖然隻在女婿家裡住了一天,但韓母已經徹底愛上了這種“豪門”生活:住的是大房子;出門有專車;有保姆,家務事無憂;最後最重要的是夥食太好了。
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陪著小女兒聊聊天,或者一起去外麵散散步,日子過得不要太瀟灑。
而且,小女兒為了怕自己在這邊太無聊了,昨晚還特地給自己塞了10萬元的零花錢,讓自己有空多出去玩玩,也不用舍不得花錢,因為每個月都有。
韓母自己節省慣了,她當然舍不得這麼浪費,除了給家人買的禮物,其它的她打算存起來,回家後補貼幾個兒女。
嗯,還有大女兒是跟著一起來了,肯定要多給一份,就是不知道小悠有沒有私下給,看來找機會得問問。
寒暄了幾句,很快午飯時間就到了。李東是特地挑這個午飯時間過來的,要不然他一個大男人,和人家也說不上幾句話,徒增尷尬。
午飯當然很豐盛,保姆廚藝也不錯,飯菜燒的很入味,李東胃口大開,難得的多吃了一碗米飯。
飯後,李東找了個時間把李鷺叫到了一邊,“等我開完會後,找個時間,咱們一起去三椏看看老二和老三。”
去年年底,京城大部分高校都相繼搬到了瓊南島。末世條件有限,學校一般都很小,再加上如今流行的是模塊化的建築,所以建設速度很快。
“好啊!他們倆膽子真大,過年都沒回家,我得好好說說他們。”李鷺“責怪”道。
“唉,他們倆事忙,也不能怪他們。”李東歎氣道,兒子們都大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他這個當爸爸的早就看開了。
李鷺詫異地問道:“老二在搞研究,這個我知道。不過老三他還沒畢業吧?他有什麼好忙的?”
“在拍電影呢!說是處女作,要全力以赴。”李東無奈道。
“拍電影……拍出來在哪放啊?現在市麵上可沒幾家電影院。”
這些影院與其說是放電影的,倒不如說是放大版的錄像廳,因為他們放出的電影大都是末世之前的老電影,甚至是電視劇。
李東解釋道:“我問了,是大夏電視台電影頻道的一個合作項目,不走影院,直接在電視上播放。”
“原來如此,看來以後老三以後要立誌成為大導演啊!老爸,不反對嗎?”李鷺笑道。
“我又不是老封建,隻要是自己喜歡的事業,你爸都支持。”李東笑罵道。
“早知如此,當初我應該學畫畫的……”李鷺搖頭歎氣道,他自小喜歡畫畫,如果不是因為家
裡“困難”,他大學肯定報的是美術專業。
“怎麼?後悔了?”李東調侃道。
“不後悔,如果真學了畫畫,我還遇不到小悠呢!”李鷺搖搖頭,現在他家庭美滿,孩子也快出生了,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不後悔就好,知足常樂!”
……
3月28日,在通過了本年度的財政預算後,本次國會來到了尾聲。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賀行長口中的“風聲”終於出現了一點苗頭。
3月29日,國會罕見地召開了一場閉門會議,參會人員不僅包括所有國會議員,就連中央高層也如數到齊。除此之外,會議還邀請了不少國內私企巨頭,其中就有自家旗下的五一重工。
看到自己人,李東主動上前詢問道:“老梁?你來這裡乾什麼?”
“李董!我也不知道啊!”梁飛中雙手一擺苦笑道,“三天前,公司接到了上麵通知,要求我來這邊開會。”
“什麼都沒說嗎?”李東疑惑道。
“沒有,不光是我,和我一起過來的其他人,也都不知道,大家都是一頭霧水。”梁飛中回答道。
李東摸了摸下巴,大惑不解地自言自語道:“沒道理啊?就算是要上馬什麼工程,也沒必要搞得這麼嚴密吧。”
“不過李董,我們一起的幾個人昨晚私下討論過,根據各家公司的業務範圍,倒是有一個大膽的猜測。”
“哦……什麼猜測?說說看!”李東好奇心大盛。
梁飛中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後介紹道:“經過初步調查,我們發現,所有被邀請的私企,大部分都與地下工程項目有關,就比如我們公司的盾構機項目。”
受益於金屬鋝研究的突破,五一重工的盾構機,在性能上至少是市麵上普通盾構機的十倍以上。
這可不是誇張,加入了“鋝”元素的合金刀頭,其硬度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已經是目前地球上最硬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