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麵包工廠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工程隊24小時不間斷施工,同樣是標準廠房,而且新工廠選擇的是傳統的烤爐,燒煤的。
之所以不用電烤爐,還是因為缺電的關係,特彆是疫情爆發以後,北邊煤炭的產量銳減,由於供煤不足,廬州這邊也是不得不三天兩頭的限電。
有了新廠,自然是需要新員工的,采蝶軒招聘的消息早就傳遍了整個社區,甚至還有不少“大人物”千方百計的托關係,想搞到一兩個名額。
幸虧公司這邊早就把招聘的初選工作委托給了駐守部隊,有他們在前麵頂著,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煩。
而軍隊早就把這些工作機會當成了己方的“自留地”,自家人分都不夠,哪裡還會便宜外人,所以對於那些胡亂伸手的,向來是絕不手軟。
……
最近一段時間,長河灣社區結婚的人比較多,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軍屬家庭,每天都有五六家。
這些新人,無論是娶親還是嫁人,都會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有進無出。尤其是嫁人,往往都是男方把戶口遷到女方這邊,幾乎和入贅沒什麼兩樣。
在廬州,長河灣算是名聲在外,這個名聲是富裕的名聲,之前主要是因為種植基地,它的糧食產量和內部福利,在這個末世當中簡直是一個神話。
在大家手中幾乎沒有一點點餘糧的年代,基地的職工們可以月月獲得額外的糧食,相比普通民眾不知好了多少倍。
之後是李東旗下的一係列公司,李董“江北首富”的名聲在市區也是漸漸傳開了。
“財閥”一詞在華國並不流行,大夥兒隻是羨慕李董的闊綽,人家的員工福利比之基地,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還在劇烈擴張之中。
今天是謝治國大喜的日子,說起來有些慚愧,都三十二歲的人了,到了今天才結婚,其實他並不是崇尚單身生活,單身原因隻是因為他是殘疾人。
十年前,謝治國在一次意外車禍中,失去了左腿,從此他一蹶不振,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比李東還要宅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父母養著。
所幸他還有一個弟弟,謝飛為了養家,早早的就加入了軍隊,後來更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路順風順水成為了一名營長。
兩年前,他們一家跟著弟弟來到長河灣基地,這裡比老家好多了,至少不會餓肚子,老媽老爸平時也能打點零活,補貼一下家用,日子還算順心。
弟弟去年結婚了,弟媳也是軍人,而且還是獨生子女,所以謝飛把自己的房子留給了父母,他自己搬到了媳婦家,做了上門女婿,兩家都是皆大歡喜。
自從謝飛結婚後,謝母便操心起了大兒子的婚事,安排了好幾次相親,可惜一次都沒成功過。
主要原因還是謝治國自暴自棄,消極對待,當然了,也可能與女方長得不好看有關。
不過去年年底,廬州一下子湧進了不少災民,這些人三餐不繼,生活條件很差,他們迫切需要改變現狀,而聯姻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五月份,在連續相了幾個外形條件都非常不錯的對象後,謝治國終於是看中了一個女孩子,對方今年二十四歲,名牌大學學曆,長得那也是中上水準。
兩人相處了幾個月,一直都是不瘟不火的,彆說親嘴了,連手都沒拉過幾次。
謝治國也知道,紀妍肯定是瞧不上自己的,誰讓自己是殘疾人呢。
她願意和自己交往,純粹是看上他們家的條件,畢竟自家有大房子住,還能吃得飽,絕對的“大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