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時代的拆遷戶(1 / 2)

() 水藻項目原本屬於國家立項的科研項目,在華科院和科技部那裡都是有備案的,所以項目一成功,中央這邊馬上就得到了第一手資料。

“這才多長時間啊,沒想到,咱們的大功臣又鬨出了這麼大的動靜。”賴總統頗為欣慰的說道。

“總統,那這個項目我們要不要介入?這東西可是塊大餅,也算是民生物資了。”

梁院長詢問道,按照他的想法,肯定是要介入的,可惜如今是戰時狀態,總統高度集權,政務院的權力被大大壓縮了,一切都是總統說了算。

賴總統不以為意的搖了搖頭,“算了,這是人家自己的研究成果,咱們就彆插手了,再說這家夥剛剛獲得了總統公民勳章,咱們不能過河拆橋。”

“可是……”梁院長還想再勸。

“彆可是了,培養一下民間的研發能力也好,有競爭才有動力嘛,免得那幫技術官僚們天天混日子。”大國企製度有利有弊,賴總統也想借機活躍一下科研大環境。

梁院長一想也是,況且這地方政府也不是那麼好相與,在他們心頭上挖肉,肯定是少不了一番龍爭虎鬥的。

“既然如此,那巢湖這個項目我們政務院就放行了?”

“放吧,不過該限製的還是要限製,把零售價格給我規定死了,稅率也按最高的來,堅決不準他們因為壟斷而謀取暴利。”

“知道了,另外他們還向科技部申請了一些實驗器材,其中有不少都是敏感設備,這個怎麼回複?”

說起來,這些設備大部分都是杜元君要求的,主要是用於擴大實驗室的規模,以及後續的開發計劃,當然也有部分是李東渾水摸魚的成果。

自從隕石運回來後,李東就在總公司下麵設立了一家小型的隕石研究所,隨後又高薪挖來了幾個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這些人沒彆的任務,就一門心思的研究他帶回來的隕石。

這批敏感的科研設備,主要都是為隕石研究服務的,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李東隻好憑著自己大老板的身份,把這些設備硬加在了杜元君他們的清單上。

“給他們吧,價格就按照咱們的內部采購價,既然他們有信心搞高科技,咱們也不能潑冷水。”

對此,賴總統倒是樂見其成,畢竟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留一條後路也好,沒準還能無心插柳柳成蔭,他有預感,這是一筆超劃算的投資。

……

中央那邊因為有了賴總統的照顧,可謂是順風順水,一路通關無阻。

視線轉回廬州這邊,新廠的籌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一時間巢湖被承包的消息,在市麵上傳的沸沸揚揚。

大窯村安置點,這裡位於巢湖的西部,距離大堤還不到2公裡。

上個世紀中葉,廬州市政府打算全麵開發巢湖,打造一座環巢湖旅遊風景區,因此沿岸居民被集體遷出,集中安置。

但是這個旅遊項目最後還是失敗了,因為巢湖的水質始終無法達到正常的國家標準,這裡也成為了廬州最大的一個爛尾工程。

大窯村居委會,十幾位村民代表正在開會,現場氣氛很歡快,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哈哈,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就說嘛,咱們大窯村的運氣不會總是這麼背。”

居委會的羅主任開懷大笑道,多少年了,他們終於等到了翻身的機會。

說起來都是一把淚,祖輩們之所以選擇留在這裡,原本想的就是蹭著景區的人氣,做點小生意,跟著發發小財。

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景區爛尾了,他們這些人祖祖輩輩都被拖在了這裡,大夥兒誰都咽不下這口氣。

想當初為了留在這邊,祖輩們可是把所有身家都投入了進去,囤積了不少門麵,甚至還有部分人因此背上了巨額外債。

“主任,消息準確不?彆又是空歡喜。”

王大叔顯得非常謹慎,之前的度假區也是前前後後折騰了幾十年,一次次的希望,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望。

“是啊,主任,都這種時候了,哪家公司這麼有魄力啊?你可千萬彆說是市區的那幫官老爺,打死我都不相信。”有人附和道。

羅主任也不生氣,詳細解釋道:“保證錯不了,這次可是大老板,咱們省的首富知道不,就是他的公司。”

“那個賣法棍麵包的?他們老板好像叫李什麼的。”有人反應很快,脫口而出。

“叫李東,我昨晚剛聽了廣播,錢書記都親自到他們廠參觀,人家好像還是什麼勳章的獲獎者,聽說蠻厲害的。”孫家大兒媳補充道,她說的新聞是錢書記和李東一同出席了新工廠的開工典禮。

“是總統自由勳章,而且還是金質勳章,總統親自頒獎的,當然厲害了,這下你們總該相信了吧?”羅主任糾正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