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末世來臨,世界風雲變幻的時候,孤懸海外的扶桑列島,同樣遭受著各種災難侵襲,末日說在這裡更是大行其道。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扶桑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本身就是地震火山的頻發區。
這片區域每年發生地震數千次,其中有震感的就有1000多次,震級在3級以上的每天至少4次,全球10%的地震均發生在扶桑及其周邊地區。
自從小行星撞擊過後,地球突然之間進入了火山、地震和海嘯的爆發期,扶桑更是深受其害,在短短六七年的時間裡,就損失了三成的國土麵積、九成的gdp和九成五的人口。
如今扶桑的總人口僅剩下500多萬,他們大部分集中在本州島的西部,靠著幾個世紀以來囤積的煤炭資源,在那裡“苟延殘喘”。
更糟的是,2136年的7月17日,地震專家們聯名向他們的政府宣布了一個噩耗,扶桑列島由於受連續的地殼運動影響,目前正在加速下沉,這個過程短則一年,最長不會超過五年時間。
簡單的解釋,就是扶桑位於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由於兩個板塊不斷靠攏,互相積壓而逐漸伸入地殼下部,直至岩漿所在的地幔,最終熔化而消失。
馬裡亞納海溝就位於此邊界上,扶桑列島最後的結局,會像山體滑坡一樣跌落深淵。
原本按照正常規律,這個過程需要400多萬年,可惜小行星撞擊將時間大大提前了。
9月28日,扶桑政府在臨時首都秋田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與會者不僅有政府官員,也有各界代表。
“諸君,大和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何去何從,請各位請一定要慎重考慮,拜托了。”會議開始前,扶桑首相大岩義明就朝眾人深深鞠了一個躬。
“嗨!”眾人同樣回以鞠躬。
會議開始,大岩義明首先就闡明了本次會議的主題:
“之前的評估報告,相信大家都看過了,國民除了外遷,沒有其它出路,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到底要遷往哪裡,是整體搬遷還是分散搬遷?”
“首相閣下,我認為最好還是整體搬遷,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我們大和民族的主體性。”總務省大臣西竹一說道。
“我也讚成整體搬遷。”
法務省、文部科學省和環境省的大臣都是紛紛附和,一方麵整體搬遷確實有利於民族未來;
另一方麵,其實說白了就是待價而沽,整體搬遷可以賣個高價,他們這些政府高層也能混個好前途。
“諸位,我建議分散遷移,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要給大和民族留下足夠多的種子。”
外務省的麻生大臣旗幟鮮明的反對道,作為一名資深的外交人員,他深知如今是大爭之世,戰爭不可避免,扶桑應該分散危機,免得被卷入進去。
“分散了才更危險,以我國現存的人口規模,其實隻有兩個靠譜的遷移方向,不是大夏就是美國,我們完全沒必要分散開來。”防衛省大臣鐮田次郎反駁道。
麻生大臣不甘示弱,爭辯道:“以華美的體量,我們即使遷移過去了,也沒有多少話語權,我看還不如找個中等國家,組成聯合政府。”
“說的好聽,哪個中等國家能夠容納扶桑,本來澳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現在是一片沙漠。
至於東盟,不說缺煤,那裡可是大夏的勢力範圍,根本不容許我們插手。”鐮田次郎分析的頭頭是道。
“難道天竺不可以麼?”三井財閥的代表平川直人反問道。
“哈哈,不說過不過得去,就算大夏海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天竺那裡比非洲還窮,而且瘟疫橫行,反正我是寧死也不去的。”
鐮田次郎懟一點也不客氣,扶桑財團如今是大不如從前,不僅國內產業損失慘重,國際業務也有很多被所在國直接征收了,幾百年的成果一朝化為烏有。
首相大岩義明敲了敲桌子,“不要吵了,既然有爭議,那舉手表決吧,讚同整體搬遷的請舉手。”
現場200多人,結果舉手的占了絕大多數,看來大家都希望報團取暖。
“好了,既然都讚成整體搬遷,那麼下麵就議議,哪個國家更合適,外務省,說說各國的條件吧!”
“嗨。”麻生大臣緩和了一下情緒,打開了ppt,對著眾人介紹道:“我們暗中谘詢過不少國家,其中以大夏和米國最為積極,他們也願意整體接收。
其它國家,受限於糧食問題,要麼隻願意接收部分,要麼都是一些比較落後的國家,風險比較大。”
“那就先說說美華的條件吧。”首相要求道。
“米國那邊如今處於分裂狀態,我們聯係的是西米,也就是加利福利亞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