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永寧公主和盛紅月身上的癢症,太醫的解釋則可能是無意間接觸了花粉或飛蟲之類而引起的。
永寧公主和盛紅月對真相都心知肚明,見實在沒辦法往盛玉萱頭上扣罪名,又不想她們暗中下藥的事被翻出來,隻好打落牙齒和血吞,接受了太醫的說法。
除了永寧公主,盛紅月和盛玉萱三人,其他人都以為真相大白了。
如此一來,被指控為凶手的盛玉萱自然是受了極大的委屈。
崔皇後身為中宮之主,立刻好一番安撫,另外又賞賜了幾樣東西。
惹出事情來的永寧公主和盛紅月都在淑貴妃的庇護下,自家的孩子讓彆人受了委屈,淑貴妃這個做母妃的自然是要出麵料理的。
因此,淑貴妃也出麵打了圓場,安慰了盛玉萱幾句,又跟著崔皇後後麵賞了她東西。
事情最後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因為出了這段插曲,眾人的興致多多少少受到點影響。
所以宴席提前便結束了,淑貴妃向崔皇後告了罪,先告退去照看永寧公主了。
崔皇後心知永寧公主出事,淑貴妃在她這兒也坐不住,便準了。
其他人見狀,也不想在宮裡再多呆,便紛紛向崔皇後拜彆。
崔皇後勞累了一天,宴席上又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弄她的身累心也累,整個人麵露倦色。
所以見大家過來拜彆出宮,也就沒有挽留,就此散了。
盛玉萱出了宮門,才暗暗鬆了一口氣。
雖然她決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神不知鬼不覺的調換了酒壺,讓永寧公主和盛紅月自食苦果,可是卻也留下了把柄。
盛玉萱最後拿走的,是原先永寧公主桌案上的那壺沒問題的酒,而被下了藥的那壺酒,卻留在了永寧公主的桌案上。
所以,那壺酒便是證據,是把柄,也是盛玉萱無法毀掉的疏漏。
她本以為那壺酒裡的藥被查出來後,少不得又是一番鬥智鬥勇。
誰知道那太醫愣是沒看出來問題。
想來要麼是永寧公主和盛紅月下的藥厲害,根本讓人查不出來,要麼就是今日過來的太醫水平還不夠,沒辨出來那酒中的藥。
不過,雖然有點點瑕疵,可是最後她成功脫身,永寧公主和盛紅月也作繭自縛,自食惡果,這也算是一種圓滿了!
盛玉萱暗暗感慨一番,正要登上馬車,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叫她。
“嘉安縣主……”
盛玉萱回頭一看,發現是長公主殿下,頓時行了個福禮。
長公主坐在馬車裡,衝盛玉萱道:“上來,本宮有話同你說。”
盛玉萱心頭微顫,想了想,便上了長公主的馬車。
車輪轆轆滾動,長公主的馬車在前,盛家的馬車則綴在後麵。
馬車駛出皇宮一段距離後,長公主才開口道:“永寧和盛氏的癢症,有你的手筆吧?”
盛紅月在長公主麵前根本就排不上號,長公主對淑貴妃一派的人也一向不喜,所以對盛紅月連聲側妃都不願意稱呼,直接稱其盛氏。
長公主本就聰慧,又曆經兩朝,扶助自己的同母兄弟登上皇位,有了年紀和閱曆,心機手段自然都不差,是個人精一樣的人物,自然能看出些蹊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