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奉詔入京,盛玉萱走的匆忙,也隻大致安排了個妥當。
如今他們在京城住下,可是小南村那邊,她卻不能完全丟手不管了,還要找時間回去一趟,細細安排妥帖了才放心。
即便是日後住在京城,她每年也要回去一兩趟看看才好。
而且以後冰肌坊分店越開越多,她偶爾也要去各地巡店的。
馬車雖好,但是走的太慢了,路上耽誤工夫。
若是她學會騎馬的話,就能省不少事了。
思索間,盛玉萱拆開了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錢裡正寫來的,說的是之前盛玉萱去信,詢問林嬸子和桃花嬸是否願意到京城來,幫她打理京城這邊的花田和作坊。
接到盛玉萱的信後,兩家人便聚在一起商議了。
林家受盛玉萱的恩惠,日子過的紅紅火火,從前吃不飽穿不暖,衣服補丁摞補丁的日子仿佛恍如隔世。
如今家裡飯桌上隔兩天就能見到肉菜,大人孩子也都紅光滿麵的,臉上身上都有肉,不像以前麵黃肌瘦,一臉菜色。
林家甚至攢了錢送大壯去識字,想著日後若是能像盛震那樣中個秀才,甚至科舉做官自然是好,若是沒有念書的天分,讀幾年能識字會算數,以後找活乾也容易。
還有媒婆上門,幫林嬸子說親的。
本朝並不禁止寡婦改嫁,如今林家的日子過好了,林嬸子長的又不差,又有米麵魚肉養身子,自然就更好看了,便有人打上了她的主意。
不過林嬸子一個都沒答應,放話出去這輩子不改嫁,守著兒女過活了。
林婆子知道後,又是感動又是心酸。
她知道林家對不起媳婦,年紀輕輕的就叫她守了寡,家裡老的老小的小,上上下下全靠她一個人操持。
若是兒媳改嫁,她也不好攔著,隻是就可憐了大丫大壯兩個娃娃了。
如今兒媳放話說要為她兒子守著,林婆子默默抹淚,心道兒媳婦是個好的,自此對她就更好了,比當親閨女還要好。
林嬸子知道自家有今日,都是托盛玉萱的福。
現在盛玉萱開口,她當然應該去京城幫忙。
隻是婆婆年紀大了,又故土難離,怕路上經不起折騰。
所以,她便猶豫起來。
林婆子知道後,把林嬸子大罵了一通。
盛玉萱對他們恩重如山,如今對方需要他們幫忙了,怎麼有臉推三阻四的?
況且京城是什麼地界?
那是皇帝老子住的地方,多少人一輩子都沒去過京城呢,如今他們有搬去京城住的機會,傻子才不去呢!
而且去了京城,大壯說不定前途更好,大丫也能嫁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