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王和西戎王商議過後,一麵加強巡守的兵力,警惕夏子晉的大軍來攻打榆西關,一麵派人潛入夏子晉軍中,想要弄清楚對方那厲害的新武器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然後北狄王又寫了封密信,交給心腹,讓他與中間的聯絡人接觸,儘快把信送到大華國那人的手中。
榆西關這邊加強戒備,緊張了好幾日,可是夏子晉那頭卻不見了動靜。
本以為對方攻下嘉山嶺後,緊接著便會進攻榆西關,誰知對方竟按兵不動,固守城池不出。
一時間,北狄王和西戎王都鬨不清楚夏子晉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猜不透他究竟打的什麼主意,心裡反而越發打起鼓來。
北境這邊戰事正酣,京城那邊也開始不平靜起來。
夏子晉出征時,已是冬月末,臘月初。
如今年關將至,家家戶戶都開始采買年貨,準備過年。
可是比起往年來,年味卻淡了許多,也沒那麼喜氣洋洋。
這時候,從北境湧過來的流民,徹底打破了京城過年的氣氛。
若沒有北狄和西戎挑起的這場戰亂,這些流民如今也當采辦年貨,圍坐爐前,和家人談著今年的收成,暢想明年日子過的更好。
可是北境戰火一燃,將這些統統打碎。
彆說團圓過年了,多少人家破人亡,能不能支撐著活下去都還兩說呢。
盛玉萱從莊子上回城時,便看到城外一眼望不到頭的流民,個個瘦的皮包骨。
一見到盛玉萱的馬車過來,他們便圍上來,哀求著行行好,給他們一口吃的。
說是流民,個個卻已淪為乞丐。
盛玉萱馬車四周有帶刀侍衛保護,這些人湧上前時,發現那幾個侍衛帶著兵器,便不敢靠的太近,然而生的渴望也讓他們不願離去。
一時間,哀求聲,哭訴聲,混雜著孩子的哭聲傳入盛玉萱的耳中。
盛玉萱掀起車簾,見人群後有個婦人抱著孩子,孩子在她懷中哇哇大哭,怎麼哄都哄不好,想必是餓的狠了。
盛玉萱看的心中不忍,那孩子還沒有小玉蓮大,如何挨得住?
若是沒看見也就算了,既然看見了,又豈能無動於衷?
想到馬車裡備了些糕點,盛玉萱便將糕點包起來,讓十六給那抱孩子的婦人送去。
“十六,你護著那婦人將孩子喂了,再離開。”
盛玉萱想了想,緊跟著又交代了這麼一句。
十六點點頭,心裡卻是明白盛玉萱這句話的顧慮和用心。
流民數目眾多,王妃卻隻給了那婦人一包糕點,說是給那婦人,其實是憐憫她懷中的孩子。
看那婦人的模樣,想來是沒多大力氣的。
若是就這麼給了她一包糕點,想必他們前腳剛走,後腳糕點就會被其他人搶去,一點都進不到那婦人和孩子的嘴裡。
十六從馬車上下來後,盛玉萱一行人便進了城。
城外的流民見有個女子從馬車上下來,手裡還拿著一包東西,看著像是吃的,頓時如餓狼般個個眼睛放光。
然而十六一眼掃過去,渾身散發出來的氣勢便透出一股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