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了如何安置流民,嘉和帝愁的都掉頭發,朝堂上議來議去,也沒有新點子,都是往年賑災救災的老辦法。
眼看著流民越來越多,朝廷總不能就這麼拖著不出舉措,繼續議下去,所以最後隻能用以前的老辦法,開倉施粥。
這道聖旨一頒布下去,嘉和帝都可以想象到好不容易因為尿素方子而滿了些的糧倉,很快就會空了。
可是他身為天下之主,大華朝的黎民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不能因為國庫捉襟見肘,就不管那些黎民百姓的死活。
在這個當口上,盛玉萱突然入宮進獻賑災之策,豈能讓人不激動?
“你可是有更好的法子?”
盛玉萱點點頭,道:“兒媳想到一個法子,以工代賑。”
嘉和帝坐直了身子,“何為以工代賑?”
盛玉萱解釋道:“朝廷開倉施粥,不知這粥要施到何時,國庫的負擔極重不說,也容易讓那些流民生出不勞而獲的懶惰思想,不知自己想法子自救,隻等著朝廷的救濟,此法不可行,此風不宜長。”
“所謂以工代賑,就是讓這些流民以做工來換取米糧,朝廷每年都要征人架橋修路築堤,修葺宮殿園林,征用的這些人都是要付工錢的,倒不如讓這些流民來做,換取一日三餐,算起來,也能幫朝廷省下一大筆開支呢!”
眼下這些流民就是廉價勞動力,隻要給口吃的,多的是人願意乾,這般雙贏的局麵,不比再費銀錢征人做工要好?
“除了朝廷以外,其他達官貴人家裡,想必也都需要人手做工。隻需負擔一日三餐,就能得個人做事,若不是因為流民眼下困頓,這般好事上哪兒找去?要知道每家每戶的丫環小廝,除了吃喝穿戴,每個月還要發月例銀子呢。”
“若是父皇允許,我晉王府願幫朝廷解決兩百流民的負擔,父皇也知兒媳手裡有不少鋪子作坊,山地良田,原本正發愁明年要招人乾活呢,這些流民若是願意受雇於晉王府,那可真是幫了兒媳大忙了……”
嘉和帝越聽心情越激蕩,聽到最後,簡直要拍案叫絕了!
他盯著盛玉萱看了半晌,才道:“你這丫頭的腦子究竟是怎麼長的,竟能想出這種絕妙的主意?好,好,簡直是太好了!”
自從夏子晉執意要娶盛玉萱,嘉和帝嘴上不說,心裡卻不大痛快。
親兒子他舍不得,自然就怪罪到了盛玉萱的頭上,覺得定是她迷惑住了夏子晉,才讓夏子晉違逆聖意,甚至不惜和他對著乾。
心裡存著這股怨氣,他對盛玉萱就多了幾分不滿。
雖未明晃晃的表示出來,但到底待她與以往有些不同了。
不過經過今日,嘉和帝心裡的那點芥蒂和不滿徹底消失,覺得上天送盛玉萱到夏子晉身邊,簡直是大華之福。
這女子就不是一般人!
每次當你稱讚她以往的功績為大華百姓帶來多少好處時,她總能又給你新的驚喜。
嘉和帝此時無比的慶幸。
慶幸當初看到那張尿素方子時,一時激動封了盛玉萱為嘉安縣主,這才有了之後她的進京,有了大棚蔬菜,火藥作坊,還有今日的賑災良策。
他更慶幸當初夏子晉一意孤行,甚至不惜頂撞於他,執意娶了盛玉萱為妻。
此女聰慧靈動,又有才智,實乃大華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