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這一役打的大快人心。
不僅收複了失地,一雪前恥,還活捉了北狄王,令北狄和西戎臣服歸順,願意年年納貢。
這次北境大軍凱旋回京,北狄和西戎也派了使臣前來談和。
嘉和帝龍心大悅,下令犒賞三軍,而立下戰功的將士們,更是加官進爵,得了厚賞。
這其中便有盛霆。
夏子晉能活捉北狄王,這麼快平息這場戰爭,還多虧了盛霆獻計。
嘉和帝得知他是盛玉萱的弟弟,又見他小小年紀英姿不凡,還立下如此赫赫戰功,心中不免感慨。
盛玉萱是個奇女子,不僅自身優秀,她教導的兩個弟弟一文一武,都是棟梁之材,聽說她還有兩個妹妹,一個溫柔嫻靜,一手好廚藝師從其姐,另外一個年歲太小,暫時還看不出什麼來,但是長的卻玉雪可愛,十分討喜。
嘉和帝對這一家子人如今觀感極好,當即便喚盛霆上前,問了他幾句話。
盛霆小小年紀卻不怯場,嘉和帝問話他都對答如流,而且不卑不亢,進退有度。
嘉和帝心中越發讚賞,當即金口玉言,稱讚其為少年英雄,並破例允其入驍騎營,封昭武校尉。
此話一出,滿堂嘩然。
昭武校尉,乃是正六品的武職,其實以盛霆立下的戰功,換了旁的將士,升個正六品的昭武校尉,是合乎情理的,隻會讓人覺得隆恩浩蕩。
偏偏盛霆隻是個總角小兒,立下戰功說不定也隻是碰巧而已,封昭武校尉這賞賜是不是太厚重了點?
一多半的大臣心裡都是這麼想的,很快便有大臣出列,反對道:“陛下,此舉不妥,昭武校尉乃是六品武職,盛霆年紀尚輕,隻怕難當大任,然其獻策助晉王殿下活捉北狄王,立下奇功,確實應當厚賞,不如陛下賞些他能生受的恩典吧……”
言外之意,便是盛霆小小年紀,配不上昭武校尉的軍銜,而且恩賞太重,隻怕他也無福消受。
嘉和帝和夏子晉不約而同的皺了皺眉,都對此話有些不悅。
“軍中一向以本事服人,以軍功論英雄,何時以年齡來排資曆了?”
嘉和帝冷眸掃過殿內眾位大臣,口氣顯得有些嚴厲。
眾位大臣心知嘉和帝這是不高興了,頓時一個個像鵪鶉似的,垂著頭縮著脖子,慶幸自己雖然心裡不讚同,卻沒有去當第一個宣之於口的人。
其實說起來,軍中確實是個隻講實力拚拳頭的地方。
你若是有本事,哪怕年紀輕輕,也能立下戰功,加官進爵;你若是沒本事,哪怕熬到白發蒼蒼解甲歸田,也就是個大頭兵。
所以拿年齡來說事,確實不能站得住腳。
而出列開口反對的那位大臣,當即撲通一下跪倒伏拜,嚇的後背上冷汗涔涔。
“盛氏一門忠烈,實乃我朝之福,傳旨,盛霆於北境一役立下奇功,實乃少年英雄,賜其為昭武校尉,準入驍騎營,另賜黃金百兩!”
夏子晉一聽這道旨意,便明白父皇之所以如此重賞,除了盛霆自己在北境立下了戰功外,還有盛玉萱在平叛安王謀逆一事中立下功勞的緣故。
隻是盛玉萱在其間的功勞,並沒有翻到明麵上來,而賞些珠寶玉石什麼的,又有些不夠份量。
恰好盛霆立下了戰功,嘉和帝便將盛玉萱的那一筆,記到了盛霆的頭上,賜了他一個昭武校尉的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