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完整的滕王閣序不隻是文章,還包括這一首詩。
前麵的文章自然寫的是文采斐然,而後麵這一首詩,更是相得益彰。
“寫完之後,甚至閣內其他一些才俊都是情不自禁的喝彩鼓起了掌來。見此情況,閻都督女婿知道,他想公然搶走這篇文章的如玉算盤算是徹底化為汙有,如果他還是想硬搶,那就真的是犯了眾怒。”
講到這裡,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頂,王勃就是王勃。”
“唉,如果當時王勃沒有這樣的才華,估計這篇千古文章就被給搶走了吧。”
“不隻文好,詩也好,這才是王勃,這才是大唐之風采。”
此時。
現場滕王閣一眾遊客,爆發了驚天的掌聲。
他們今天不僅欣賞到了這樣的一篇千古名篇,他們還認識到了一位這樣的千古人物。
初唐四傑,果然名不虛傳。
特彆是王勃,果然不愧是初唐四傑之首。
“陳凡老師,後來呢。”
對於王勃,眾人這會兒是徹底的喜歡上了,一眾遊客便問道。
他們實在是想知道,這樣如此有才情的男子,他後來又怎麼樣?
“後來啊。”
說到後來,陳凡一歎,說道:“在寫完滕王閣序之後,王勃前往了交趾看望父親。當看到父親在那裡生活過得並不如意,內心又是無比的心酸。這一想,王勃更恨自己當初衝動任性,如果凡事想周全一些,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的事情發生。不久,王勃從交趾返回,隻是不想,……”
“陳凡老師,不想什麼?”
“我還是不說了吧。”
雖然陳凡這是在講王勃的生平。
對於王勃,他自然是什麼都清楚。
可也正是因為清楚,每當陳凡想到王勃最後的遭遇時,亦是不勝噓噓。
“陳凡老師,你可急死我了,快說吧。”
“是啊,陳凡老師,快說。”
“凡哥,你再不說,我要與你真人PK了。”
麵對著這麼激動的人群,陳凡隻好說道:“回來的時候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小心溺水,驚悸而死。”
關於王勃的死因,前世史學界有好幾個說法。
有的說,王勃返回的時候被風浪吹到了海裡,然後淹死了。
也有的說,雖然王勃被衝下去了,但很快打撈上來,可後麵又發燒過度,嗆水嚴重,也死了。
還有的說,王勃並沒有前往交趾,而是無顏去見自己的父親,跳海自殺了。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之後,就此沒有了消息。
“啥,王勃死了?”
“陳凡老師,王勃才多少歲啊?”
“26歲吧,這就死了?”
“凡哥,您在跟我們開玩笑是吧,我就知道你在跟我們開玩笑。”
麵對著陳凡說道王勃竟然突然死去,一眾遊客,網友……實在是有一些無法接受。
他們實在是不敢相信。
前腳剛寫出這樣的一篇千古文章,後腳就聽說王勃掛了。
這要不是開玩笑,又什麼是開玩笑呢?
隻是看到陳凡如此嚴肅的樣子,眾人知道。
陳凡老師並沒有跟他們開玩笑。
那位在滕王閣裡大喊一聲“拿筆來”的少年文豪……真的離開了。
“天妒英才麼?”
不少人不由得眼角有一些濕潤。
人生之事,當真是太難說得清楚了,剛才他們還為王勃興奮的熱血上湧。
轉眼,王勃的死就在他們心頭浮現。
見此,陳凡也無奈。
人生就是這樣,但他還是說道:“這一年的冬天,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已經名傳天下,長安城裡大家都在不斷的傳頌著這一篇膾炙人口的千古文章。一天,唐高宗李治讀到這篇序文時,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
一口氣,李治從頭看到結束,再讀到【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時……唐高宗一掃成見,連聲歎道:“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
於是高宗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
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唐高宗喟然長歎,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可惜!”
王勃的故事講完,眾人卻似乎仍然沉浸在王勃離去的情緒當中無法走出來。
“王勃,你才20多歲,怎麼就走得這麼著急?”
“王勃,我還想看你在大唐展現你無儘的才華呢。”
“唉……如果王勃多活那麼幾年,恐怕沒有詩仙什麼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