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位?凡哥,您又來逗我們玩了。”
“凡哥,都說冷門詩人了,我們哪裡知道,您講誰我們就聽誰。”
眾人哭笑不得。
那有啥辦法。
他們又不是史官世家出身,更沒有考古手段以及觀星之術……哪裡知道這世間這麼多的秘辛。
對此,陳凡便說道:“行,那我就再說一位比之李商隱還更為冷門的一位詩人。”
打開快手,陳凡再一次開始直播。
此時。
一眾直播間內一眾粉絲紛紛進場。
陳凡說道:“這位詩人姓杜,至於名字……暫時我就不說,我就先將他稱之為小杜吧。小杜呢,與李商隱處於同一個時代的詩人。比之李商隱,小杜混得稍微好一些。因為小杜出身名門,祖父曾經當過宰相,所以自小家學也很不錯,他小的時候就展現出才華。並且,他還很喜歡兵法類的書籍。”
“小杜呢,23歲的時候進京考試。當時,是一位叫做崔郾的主持這一次考試。此時太學博士吳武陵騎著一頭毛驢來看熱鬨。崔郾看到吳武陵也來了,一時非常高興,連忙迎接。吳武陵就說,我老了,以後還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不過呢,最近我聽說一位很有才學的賢士,所以想向你推薦一下。然後,他就說,前些時候聽到很多人都在討論一篇文章,我走進去一看,這篇文章叫做《阿房宮賦》。這篇文章寫的是真得好,我念給你聽。”
“一翻朗誦,崔郾也覺得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於是吳武陵就說,像這樣的有才之士,你應該親點他為狀元。崔郾有一些猶豫,就說,狀元被彆人給預定走了。然後吳武陵就說,那怎麼說也要第二名。崔郾又說,第二名也被彆人給預訂,不但第二名,甚至後麵第三名,第四名……他全都被預訂了。最後,沒辦法,吳武陵就說,最差最差,你應該點第五名。因為吳武陵影響很大,加之這篇文章確實寫得很好,所以最後,崔郾就將寫出《阿房宮賦》的人定為第五名。”
“而這一篇寫出《阿房宮賦》的作者,就是小杜。”
小杜不是陳凡給他取的外號,前世真一大堆人叫他小杜。
此時。
陳凡將這個故事隻是一講出,一下子就吸引了眾人的興趣:“凡哥,阿房宮賦,這寫的是什麼?”
“阿房宮啊,據說是秦王所修建的一個宮殿。這篇文章,寫的就是阿房宮的散文。”
“不知道這篇文章寫得怎麼樣?”
“吳武陵想崔郾親點小杜為狀元,各位想想,這篇文章寫得如何?”
“凡哥,您不要告訴我比起當年蘇軾考試時寫的文章還要牛逼吧。”
“不說牛逼,至少,應該不相上下。”
“我草……凡哥,我最為喜歡的就是蘇仙啊,您這位小杜真這麼有才學?”
“那我也學吳武陵一樣,念一念這首《阿房宮賦》。”
說著,陳凡念了起來:【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是的。
又是一篇前世錄入教科書的經典散文。
不需要陳凡怎麼解釋。
大家隻是一聽,便已明白,這篇阿房宮賦的魅力。
甚至。
因為此前接受了《嶽陽樓記》與《滕王閣序》之餘,眾人的審美評價也變得更為有品味。
要是一般的散文,當真還入不得他們的法眼。
但這一篇《阿房宮賦》,那就例外了。
不說其他。
光是第一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你便明白這篇散文的不凡。
光這一句,一下子就將整個的阿房宮給介紹了出來。
該文章氣勢之雄渾,當真不是一般的文章所能相比的。
而再到後麵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你更是感慨阿房宮的氣勢。
“果然是狀元之才。”
“嗯,如此水平,如果拿當時蘇軾科考之時的水平來說,當真比不上這位小杜。”
“是的,隻有後麵蘇仙被貶黃州之後,才能與之匹敵。”
眾人一時歎為觀止。
另一邊。
有一些此前沒有聽課的粉絲,卻是無比激動的問道:“兄弟們,這位小杜是誰,我怎麼不認識啊?”
“沒事,我們也不認識,他就是一個冷門詩人。”
“這還冷門詩人?”
“對對對,人家真是冷門詩人。”
“那個……好吧。”
眾人憋住笑。
一瞬間,他們似乎一下子體會到了陳凡的惡趣味。
但不得不說。
這種凡爾賽式的裝逼,當真是好不爽快。
陳凡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