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你隻是看上一眼,你便覺得這句子牛逼的不行。
現在的長恨歌,就是如此。
且不說之前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就說這一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亦是讓人為之驚歎。
“我敢說,長恨歌一出,未來再沒有人敢寫美女了。”
“嗯,陳凡老師已經將楊貴妃的美寫到了天跡。”
掌聲一直持續。
而陳凡仍沒有停下,仍然繼續念道。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
**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大屏幕上,也出現陳凡念出來的長恨歌字幕。
如果說前麵講的隻是楊貴妃如何如何的美,但當最後一句【從此君王不早朝】一出。
一瞬間,他的立意如火箭發射,直射雲端。
“我尼瑪,我已經極為佩服這首詩了,沒想到這首詩竟然不隻是寫美女。”
“嗯,之前我還覺得這首詩應該是藝術性超過賣炭翁,但現實意義卻沒有。畢竟賣炭翁寫的是現實,立意很高。長恨歌寫的隻是楊貴妃的美,藝術價值有了,現實價值卻一般。可現在……我錯了。”
“是的,從這一句《從此君王不早朝》就可以看出,這哪裡寫的是美女,這其實是一首諷刺唐玄宗的詩。”
“我也是服。之前將楊貴妃寫得這麼美,但沒想到,筆鋒一轉,卻將楊貴妃的美變成最為辛辣的諷刺。不得不說,這樣的比較,簡直太牛叉太牛叉了。”
“其實你們錯了,人家一開始就已經點名了主旨。看到了嗎,人家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可惜呀,你們竟然無視了這一句。”
“哦哦,好吧,我們錯了。但前後相連,我想說,這首長恨歌,簡直就是千古奇詩。”
眾人這會兒手都拍得有一些疼了。
可以說。
長恨歌這一首詩,當真是一次又一次出乎他的意料。
當你以為這寫的是楊貴妃,可後來你會發現,這寫的是唐玄宗。
可你以為寫的是唐玄宗,可你會發現,這其實是諷刺唐玄宗晚年的昏庸。
但,當你以為這首詩到此結束時,陳凡卻又繼續念了起來。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又是金句爆出。
看著字幕上麵的詩歌,台下熱血已經翻滾。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尼瑪,這句子,簡直要人老命啊。”
“我感覺,白居易已經成魔了。”
“是的,這是白居易最為巔峰之作。”
這會兒。
眾人已經不再念叨之前的《賣炭翁》了。
雖然《賣炭翁》確實也很經典。
但當長恨歌寫到現在,《賣炭翁》已經無法相比了。
但長恨歌並未結束。
陳凡的聲音仍然繼續: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如果說前麵是怎麼寫楊貴妃的美,那麼。
借著楊貴妃的美,後麵的故事就緩緩鋪展開來。
也正是因為楊貴妃的美,所以從此君王不早朝。
也正是因為從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就開始變得昏庸無能。
也正是唐玄宗開始變得昏庸無能,所以後麵楊貴妃的一係列親戚也跟著加官進爵。
也正是楊貴妃的一係列親戚跟著加官進爵,然後就埋下了盛唐最大的隱患。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儘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這說的是什麼?
說的是。
皇宮裡歌舞升平,好不快活。
但很快。
漁陽那邊的叛亂鼓聲突然傳來,宮中再也聽不到霓裳羽衣曲。
隨後就有: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裡。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原本如此繁華的長安,竟然萬騎落荒向西南而逃。
但這個時候六軍卻開始不想走了?
為什麼?
因為一眾將士覺得,讓整個唐朝變得如此模樣的正是因為一個女人,並要求賜死楊貴妃。
最終,楊貴妃也就在馬嵬坡的地方自縊而死。
“大寫一個服字。”
“我也服。長恨歌可以說是打破了我對詩歌的三觀,讓我明白,原來詩還可以這樣寫。”
“讀長恨歌,就像讀了一部史詩,當真是千轉百回,餘音繞梁,徹底驚豔到我了。”
“我現在腦海裡就不斷的浮現那位回眸一笑的仙子,但可惜……她換來的卻是從此君王不朝早。”
“如果是我,我也一樣。但……另一邊,因為一個女人差一點國家都滅亡了,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說。”
到了這裡。
眾人早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他們這才真正的明白。
為什麼白居易要做兩期。
原來所謂的第一期,當真隻不過是為這一位詩魔預熱而已。
但。
就在他們感歎之即,陳凡又繼續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