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唐玄宗西逃,七月,太子即位於靈武,也就是唐肅宗。杜甫聽說太子即位,然後就準備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可在半路當中,他就被抓了。此時安史叛軍已經攻進了長安,並一路燒殺搶掠,縱火焚城。原本繁華的京都,一下子變成了廢墟。觸景生情,杜甫寫下了一首《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陳凡一邊念。
此時,鏡頭裡麵卻是浮現大唐京都長安落沒的模樣。
繁華的京都,這會兒竟然長起了許多野草。
這會兒的杜甫已經不再年輕,他已經有50多歲了。
所以才會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當然。
這對於杜甫來說不算什麼。
這首詩一出,一眾網友就已被這一首詩給帶入到了那一個戰亂紛飛的年代。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華民族不是沒有經曆過這樣的年代。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不隻是自己的生命得不到保證,自己家人的生命也得不到保證。
所以在這個時候,多麼想收到一封家書,書上說,家人沒事,我們平安。
“我想起陸遊了。”
“我也是。”
“當年的宋朝也是戰火不斷,沒想到繁華的大唐也是如此。”
“感覺這首詩比陸遊那首還更為深刻。”
不少人一下子回憶起了陸遊。
他們擦了擦眼角。
不自覺中,眼角又是無比的濕潤。
陳凡則繼續說道:“當時與杜甫一起被抓的還有詩人王維,不過王維那個時候名滿天下,當的官也大。而杜甫隻是小芝麻官,沒有太多人看管。杜甫於是冒險逃了出來,並繼續準備投奔唐肅宗。”
不得不說,杜甫雖然當官當得不大,可還是很有政治頭腦的。
他知道唐玄宗退位了,那麼他立即就跑去抱緊唐肅宗的大腿。
雖然杜甫也知道自己隻是一個小官,唐肅宗並不重視。
但在皇位交接之即,如果杜甫投奔唐肅宗,唐肅宗就是不會給他高官,心裡也會很高興。
事實上,正是如此。
“而當杜甫從千裡之外一路投奔唐肅宗時,唐肅宗有些感動,於是就任命他為左拾遺。這個工作主要是提醒皇帝有哪些遺漏的事情。這個職位比之前的高一些,是從八品。但可惜,杜甫在這個職位上沒乾幾個月,就出事了。
“當時宰相房琯府裡琴師犯事,唐肅宗就想罷免房琯的相位。當然,這隻是表麵原因。深層次的原因是以房琯為代表的朝中舊臣,多次有想法說是迎回唐玄宗。這讓唐肅宗如何不惱怒。雖然唐玄宗是自己老爸,但你將唐玄宗迎回來了,做為兒子的唐肅宗怎麼辦?所以這次罷免房琯隻是一個借口。”
“可是杜甫卻沒領會到這層意思,直接上書對皇帝說。如果是房琯府中的琴師犯事,那應該是處罰房琯府中的琴師,與房琯有什麼關係。這樣的上書直接惹怒了唐肅宗,就要殺了杜甫。還好另一位宰相出來幫杜甫說情,說是你殺了杜甫的話,那就沒有人敢再給你提意見了。最終,唐肅宗也就饒了杜甫。原本相安無事,經過這次事件之後,大家應該知道該閉嘴的閉嘴,該不說的不說。可杜甫就是一根筋,還說自己做的沒錯。甚至還說皇上您不殺我,不光是我的榮幸,也是您的榮幸。再也忍受不了杜甫的唐肅宗就將杜甫貶到了地方華州,當一個基層管理去了。”
不得不說。
杜甫的一生真混得不怎麼樣。
好歹有一個機會靠近皇帝時,你隻要迎合皇帝的意。
哪怕當時的官位品階比較低,但因為就在皇上身邊,未來升官的機會也非常大。
可這次一下子被貶,杜甫也就遠離了朝堂。
“這個杜甫,有些擰了。”
“說他智商有問題,他好像也沒問題,千裡投奔唐肅宗都想得出來。可說他智商沒問題,那又怎麼這麼2呢?”
不少人不時吐槽著杜甫。
陳凡對此沒什麼表示。
如果杜甫一直跟著皇帝,可能未來會升官,還可能會做大官。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未來說到現實主人詩人,那還真隻有稱白居易為最為巔峰。
“當然,離開朝堂其實也好。畢竟伴君如伴虎,隨時都有可能掉腦袋。被貶到華州的杜甫原本乾的還不錯,可是安史之亂爆發,整個華州連稅都收不上,杜甫工資也發不出來。最終沒辦法,於是杜甫就辭官準備去探親。在探親的路上,唐軍與叛軍再一次進行了大戰。”
“這一次唐軍大敗,大敗後的大唐再一次陷入到了無比的衰敗。沿路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每一刻都深深的刺激著杜甫。杜甫一時感慨萬千,他將沿途的所見所聞,憤筆寫下了《三吏》《三彆》”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三彆則是《新婚彆》《垂老彆》《無家彆》。”
《三吏》《三彆》可以說是杜甫最為代表的作品。
也是唐朝不朽的史詩。
在這裡麵,陳凡最為喜歡,也是知名度最廣的,那就是《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陳凡一邊念。
舞台上麵,已經將詩中的情形完美的演譯了出來。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如果說賣炭翁是白居易的代表作。
如果說賣炭翁裡麵的那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點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那麼。
杜甫這一首《石壕吏》,可以說是每一句都能摧發出你的淚點。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彆。】
陳凡的聲音最後變得低沉。
讀這一首詩,陳凡仿佛已經來到了那個年月。
你能想象。
當時的戰爭帶給百姓是多大的痛苦?
這位老婦人自己幾個兒子被征去打仗死了兩個還罷了,竟然連老頭都要抓去。
再看看這位老婦人的家庭,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連像樣的衣服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