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正文卷第210章:打卡長安,接受任務,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這篇散文,來源於莊子的《逍遙遊》。
其中李白一生念念不忘,自比大鵬,也出於此。
而當這一幅畫麵出現之後,無數網友在被這一隻大鵬震驚之時,也完全明白了李白的內心。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李白一直自喻自己是大鵬。”
“是啊,年少之時高歌大鵬一日同風起,哪怕死之前,也有大鵬之誌。”
“這幅畫麵,太震撼太震撼了,如此大鵬,哪怕真的在半空當中折翅,他的精神也同樣能激勵萬世。”
《唐詩何止三百首》就此結束。
關於李白的一生,也就此結束。
這一次。
一眾看客並沒有再打擾陳凡。
可能。
他們也還沒有從李白,以及這一幅《北冥有魚》這樣的鏡頭當中回過神來。
……
而陳凡在做完《唐詩何止三百首》這一期節目之後,他也好好的休息了幾天。
直到一個星期之後,陳凡這才返回西安。
其實在休息的時候,央視一眾領導還是想陳凡再做一個節目的。
比如。
他們就想讓陳凡再講講唐朝。
其實關於唐朝。
陳凡在講一眾唐朝詩人的時候,很多的一些重要史料也提到過。
至於分析唐朝為何從盛世走向衰敗,一眾專家也研究的七七八八。
倒是有個課題比較有意思。
宋朝是重文輕武,最後國家滅亡了。
可唐朝,那武將可是牛逼的不行,但最後也滅亡了。
那麼。
問題來了。
到底是重文輕武好,還是重武輕文好?
更或是文武都重好?
這估計是幾千年下來,無數人都得爭論的話題。
但事實上。
陳凡卻認為。
沒有任何一種製度能夠持久的治理千年。
在這一些製度剛開始的時候或許還可以,但久而久之,都會出現一大堆的毛病。
如果不能進行改革,哪怕再強盛的王朝,也有一天走向滅亡。
但改革這種東西,也不見得就能成功。
曆史當中,大部分改革都失敗了。
而某一些改革成功的,無一不是對後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
“陳凡老師,到西安了嗎?”
“快了。”
“那好,我在出站門口。”
“周教授,不用這麼麻煩吧,您還親自來接我。”
“嗬嗬,你現在可是超級大明星,我當然得親自來接你啦。”
“彆扯這些,是不是頂不住了。”
“這個,這個……還是陳凡老師您了解我。”
“行,到時候我們再說。”
十幾分鐘之後,陳凡下了高鐵。
一邊的周教授早已在等候陳凡。
看到陳凡,周教授迎了上來:“陳凡老師,這裡。”
“陳凡老師,我還以為您還留在央視那邊呢。”
“怎麼會。”
陳凡搖頭:“央視那邊雖好,但做節目太累了。”
這確實是。
彆看這一些節目播放的時候很風光。
可在播放之前,不是整個節目的設定,光是節目排練都累死個人。
哪裡有當導遊這麼輕鬆。
“對了,周教授,怎麼,最近這邊出了什麼情況?”
“其實也沒有出什麼情況,還是上次關於武則天除罪金簡這一事。一眾行業內大佬總是說孤證不立,搞得我最近一直都在找其他的證據。”
“找到了嗎?”
“間據證據倒有很多,但直接證據,太不好找了。”
這凡也是點頭。
其實前世關於武則天留下來的文物也不多。
要想真正證明武則天這個人,也不是那麼容易。
想了想,陳凡說道:“看來隻有一個辦法了。”
“哪個辦法?”
“挖皇陵。”
“我……”
周教授一個激動:“陳凡老師,您彆嚇我。”
“嚇你做什麼,周教授,您不就是這個專業的嘛,你不感興趣?”
“問題是上哪挖皇陵?”
“唐朝曆代帝陵都發現過,唯有一座帝陵未被發現,隻要找到那座帝陵不就是了。”
“你說的是乾陵?”
“沒錯。”
陳凡點頭。
乾陵在前世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
而在這個平行世界。
因為種種原因,武則天暫時沒有被發現,所以曆來乾陵隻認為是唐高宗李治的墓穴。
不過這個墓穴太奇怪了。
他不但沒有被發現,而且,在曆史當中也沒有被盜過。
要知道。
曆代皇家帝陵,基本上沒有一座沒有被盜過。
有的甚至幾千年下來,被盜了幾百上千回。
比如秦始皇他爹的陵墓。
前世有一個記錄片報導,說這個陵墓在幾千年下來,被無數的盜墓賊打了幾千個盜洞。
有的技術差,沒打到墓穴的位置。
有的功夫深,直接就打到了墓穴正中心。
這一些人的技術,比之那些考古學家的技術牛逼多了。
“陳凡老師,您彆告訴我,您知道乾陵在哪?”
看著陳凡,周教授有些激動。
“周教授,淡定,淡定。”
“抱歉,陳凡老師,您知道的,我就是這個專業出身的,我實在是有一些激動。”
“理解。”
陳凡點頭:“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乾陵的位置應該是在鹹陽附近。不過,具體在哪,還得到時候去看看。”
“那太好了,我就知道陳凡老師您對挖皇陵也很感興趣。”
“不不不,我不感興趣。”
陳凡搖了搖頭:“我就是看大家這麼期待,所以想證明給大家看看。”
當然。
這隻是其中一部分。
另一部分。
而是陳凡再一次踏上西安這塊土地上時。
陳凡接收到了一個新的任務:“打卡西安,獲得史記。並接受任務,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這個任務。
放在當中,應該是最為主線的任務吧。
陳凡雖然此前是當導遊的。
不過這個任務與當導遊也不衝突。
以後陳凡就一邊當導遊,一邊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但一邊譜寫的同時還不夠。
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拿出一些關鍵性的東西出來,無疑更為有說服力的多。
所以。
陳凡這才提到挖皇陵。
“陳凡老師,我想確定一下,您不是跟我開玩笑?”
“不開玩笑。”
“那太好了,我立即就向上頭申請,推動尋找乾陵以及探索唐朝墓葬文化的工作。您當組長,我當副組長,您看怎麼樣?”
“周教授,您當組長,我給你打下手就是了。”
“陳凡老師,您就彆謙虛了,我給您打下手才是。再說,我也得以您的名氣申報這個任務。要不然,光是我,上頭不批啊。”
“這個啊……也行。”
一想也是。
陳凡雖然不是考古出身的,但他的考古水平,那完全是領先一眾考古界人士幾個層次。
再加上人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對於整個中華曆史無比熟悉。
哪怕陳凡不是考古界的人士,但整個考古界也將陳凡當成是絕對的大佬之一。
這還不光是考古界這麼認為。
上頭,某一些領導……同樣是這麼認為。
周教授記得前幾個月有一場會,上頭一眾領導對於考古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