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說的是唐高宗在位期間所做的一些事跡。
第五說的是唐高宗死後的一些遺囑。
第六說的是……
不過。
這不是最為關鍵的。
最為關鍵的是,述聖紀碑裡麵的內容,卻是武則天撰文,兒子李顯親筆書寫而成。
……
“陳凡老師,能采訪您幾個問題嗎?”
“可以。”
“關於這一次乾陵的挖掘工作,您認為還要多久?”
“這裡我需要解釋一下,乾陵不是一個墓,他是一個墓群。除了主墓之外,他還有十七個陪葬墓。我們現在挖掘的墓,並不是乾陵主墓,而是這一些陪葬墓。也因為整個墓群規模宏大,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另外,後期可能這裡還會建設乾陵墓葬文化管理中心,也有可能未來對廣大老百姓開放。”
“很多人都說,這一次的挖掘,可以說是顛覆了唐朝的曆史,真正確認了武則天這位人物。請問,此前您就認為有武則天這位人物嗎?”
“此前我隻是認為唐朝有一段時期比較不符合邏輯,後來通過大量的走訪以及傳說,我認為有武則天這個人。”
“很多人很佩服您的史學研究,不過,也有更多的人表示,希望您能繼續在曆史這一塊有所突破。”
“我也是這麼想的。未來一段時間,我可能會涉及到三國這一塊的研究。”
“三國時期?”
“對,也就是東漢末年魏晉之前那一段時期。這一段時間因為長年都在打仗。各種史料,文物,也都失傳了。所以,我希望通過我的研究,能夠還原這一塊曆史。”
“但似乎國內史學家大都對這一個時期不是特彆感興趣。”
“這有多方麵的原因。一方麵是史料缺失,大家想研究也研究不來。另一個,也是因為這個時期存在的時間比較短,從三國時期成立到最後三家歸晉,隻有60年左右。哪怕加上前麵,大概也100年左右。這個時間段對於我們五千多年曆史來說,是一個非常短的時間,此外這個時期天下也沒有一統,也很難對於後世形成太大的影響。不過,我覺得,三國時期的輝煌可以和春秋戰國相媲美。”
一翻采訪之後,陳凡便告彆周教授,前往了許昌。
乾陵的挖掘工作還在繼續。
陳凡雖然是組長,但他可沒有時間一直在那裡呆一兩年。
陳凡更為喜歡的是周遊各地。
與之同時,也向大家科譜一眾知名曆史名人,以及曆史事件。
大唐的曆史在陳凡揭開武則天之後,基本上就說完了。
後麵就算是還有一些沒有說的,留給其他人去慢慢挖掘就可以。
而陳凡,還有更為重要的任務要做。
……
“凡哥,您去哪裡了?”
“我啊,我在許昌。”
“許昌在哪?”
“呃……”
陳凡有一些吐血。
果然啊。
三國史當真是沒太多的人感興趣。
或者說。
不是沒有太多的人感興趣,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想想也正常。
在這個世界的三國曆史,他就像前世我們眼中的十六國,或者是五代十國時期。
那麼,請問。
十六國有哪十六國?
五代十國又有哪五代,哪十國?
所以。
許昌這一個當年三國時期曹操大本營的地方,莫說普通人不知道,就是一眾專家估計也僅僅知道一個地方。
“許昌啊,他就在中原省。”
“哦哦,我知道,好像是一個四線城市。”
“差不多吧。”
“我去,凡哥,您好好的西安不呆,怎麼去了一個四線城市。那個啥,我們還以為你去了洛陽了呢。”
不少人此前猜測。
陳凡離開西安之後,第一個去的地方,那就是洛陽。
畢竟。
如果說曆史文化名城。
洛陽也是一個有著無比曆史文化的名城。
去那裡的話,也有更多可以講的東西。
可怎麼來了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小四線城市的許昌呢。
“洛陽是要去的,不過不是現在……現在先來許昌,跟大家聊聊許昌這裡出現的一些英雄人物。”
“許昌那裡還有什麼英雄人物?”
眾人有一些迷糊。
而這個時候,有粉絲卻是想起此前陳凡接受的那個記者采訪:“凡哥,您彆告訴我,您真打算研究三國曆史吧。”
“怎麼了?”
“凡哥,三國有什麼好說的,他沒啥精彩的點啊。”
“誰說沒有。”
陳凡也知道眾人為什麼有這樣的疑問。
在三國曆史還沒有好好普及的時候,恐怕大家都會這麼問。
不說他們。
就是一眾專家,估計他們對於三國也不是很感興趣。
畢竟曆史學者,曆史專家……他們在研究某些曆史的時候,也會看普通老百姓接受度。
像唐史,宋史,明史……那就一大堆人喜歡。
研究這個,不管是受眾還是其他,都比較有前途。
可你研究一下三國史?
雖然不是說不能研究,但你想想有啥前途。
就算是你混成了教授,到時候都不一定有人來報你的班。
或者你想出一本三國時期的書,不好意思,大家也沒興趣購買。
所以真正研究那些冷門朝代曆史的,當真是太少太少了。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個三國時期一位很牛逼的人物。”
“誰啊?”
“曹操。”
“我去,凡哥,您彆罵人。”
“我哪有罵人。”
“那你說操啥操。”
“我……”
陳凡差點吐血,說道:“曹操是一個人的名字,他字孟德,對,他就是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魏武王。”
唉。
實在是沒辦法啊。
這個世界對於三國當真是文盲啊。
不過這一想。
陳凡便知道,普及三國曆史,任重而道遠啊。
不過。
一想到前世無比精彩的三國,哪怕再道遠,陳凡也得將他給科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