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許許多多生活在各個行業,他們也為我們中華文明的傳承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
……
“兄弟們,聽說凡哥回央視了。”
“啊,是嗎,是嗎,不是剛在東方衛視那裡結束了百家講壇的直播嗎?”
“就是與東方衛視合作結束了,轉頭又被央視給挖回去了。”
“哦哦,那必需的挖回去。東方衛視的那個百家講壇逼格太高了,央視都有一些頂不住。”
這一邊陳凡正在不斷的排練著節目。
另一邊。
關於陳凡回到央視的一些八卦,也不斷的傳了出來。
“有大吊的知道凡哥搞的是什麼節目嗎?”
“不知道,但據說,這個節目的逼格不比《唐詩何止三百首》低。”
“我去,這是要爆啊。”
說到唐詩何止三百首,眾人直接就沸騰起來了。
他們下意識就脫口而出,黃河之水天上來……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一些詩句,不說現在,哪怕再過千百年,也不褪色。
甚至。
再過千百年,將成永世的經典。
……
“張路,你不會又來采訪我吧。”
“到你節目間,不采訪你采訪誰啊?”
“那你得好好給我打打廣告。”
“新聞聯播的廣告,夠了嗎?”
“夠夠夠……”
時間過得很快。
轉眼半個月的時間就已過去。
此前采訪過陳凡的央視記者張路,再一次來到了陳凡的節目間。
“你們這裡場地好大啊。”
“還好,不過暫時有些亂。”
“什麼時候能夠上映?”
“今天等整個場地全部布置結束,我們再排練一遍,應該就可以播了。”
“這麼來看,大家將很快可以看到我們的全新節目《典籍裡的中國》了?”
“是的。”
張路繼續問道:“為什麼我們的這個節目叫做典籍裡的中國?”
“其實我們接受到的很多中華文化,都是從這一些典籍裡麵來的。比如像我們的唐詩宋詞,我們的一些先秦散文。但很多人未必了解這一些典籍背後的故事,很多一些人物,為了寫出一部書,為了傳承一段文化,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時間,曆經了多少困難。最終,我們才得已觀看到這一些典籍裡的作品。”
“當然,在這其中,有一些是我們能夠到的。但有一些,幾千年來,因為時間的流逝,還有一些典籍並沒有保存下來,或者有一些留傳下來的都是殘本。”
“就像傷寒論。”
“是的。”
陳凡點頭:“我們的這一個節目,一方麵是想表現出這一些典籍背後的故事。另一方麵,也是希望這一些典籍能夠給我們當代人給予啟示。當然,我們的這一個節目,也將會彌補許多典籍缺失的遺憾。”
……
【陳凡,重回央視。】
【今天晚上8點,《典籍裡的中國》。】
【新聞聯播采訪陳凡……】
三天之後。
此前預熱了好幾波的《典籍裡的中國》,終於要揭開他的麵紗。
隨著一係列預告片,一係列宣傳的出來。
典籍裡的中國還沒有播出,他便已然火爆。
“哇,果然是大手筆。”
“這舞台也太大了吧。”
“我靠,要逼格,隻能找我們大凡哥。”
雖然大家還沒有看到正片。
但通過這一些片花,這一些宣傳,眾人便被瞬間俘虜。
……
“調整一下節目,今天晚上的百家講壇推後播出。”
“啊,台長,之前我們已經做了預告。”
“預告了也可以調。”
盯著央視即將播放的典籍裡的中國,東方衛視的朱台長心情無比的複雜。
他一方麵欣喜陳凡為他們打造了一個金牌節目《百家講壇》。
可另一方麵。
當得知陳凡的最新節目一出來,他內心就已經沒有了底。
百家講壇雖然質量也很高。
可是。
沒有了陳凡的百家講壇,那他整個節目的格局就下降了許多。
更不用說。
此時陳凡推出的這一個《典籍裡的中國》。
“台長,我覺得央視推出的《典籍裡的中國》雖然不錯,但也不可能將我們的百家講壇徹底壓下去。”
“你是覺得陳凡老師沒這個實力?”
“台長,陳凡老師實力很強,但我想,也沒有這麼恐怖。”
“嗬嗬……”
朱台長苦笑一聲:“如果真去正麵PK一下,我們連後悔的資格都沒有。”
……
晚上7點50分。
央視後台一眾演員全部已然準備。
當然。
這包括陳凡。
與之同時。
節目間整個的嘉賓,他們早已經入座。
“收視爆起來了。”
“啊,我們的節目還沒開始呢。”
“嗯,但很多一些觀眾已經提前調到我們央視1套了。”
“陳凡老師這人氣……不得不服。”
“是啊。如果算上與快抖合作的直播,那我們的收視就更為恐怖了。”
央視後台監視數據的工作人員按壓住內心的激動。
與之另一邊。
無數的觀眾,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著央視1套。
……
晚上8點準。
典籍裡的中國正式播放。
陳凡從後台緩緩走出……
前麵是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的儘頭是一扇大門。
大門打開一半,一陣陣無比的光明從大門當中透了出來。
這時。
陳凡一邊走,一邊緩緩的念出:“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幾千年來,祖先一直在記錄我們的曆史,講述我們的故事。”
一邊說著。
陳凡一邊走進這一扇大門。
光明之處,仿佛穿越了一個世界。
鏡頭之內,卻是展現出陳凡來到了一個滿是典籍的巨大藏書閣中。
“這裡的每一部典籍,都凝聚著前人的心血與智慧。人們世代守護,薪火相傳。讓精神的血脈延脈至今,打開典籍,對話先賢。”
“知道我們的生命緣起何處,知道我們的腳步邁向何方。以新的方式讀懂古籍,讓書寫在典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一起品讀《典籍裡的中國》,我是主持人,陳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品讀,明代醫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這一段開場白,可謂是直接將所有觀眾引入到**。
“我了個去,我就知道,這逼格直通天際。”
“啊啊啊,不行了,我現在就要去了,一會怎麼辦?”
“忍住,忍住,據說這個節目有一個多小時,你現在就**了,後麵那不得十連發啊。”
“十連發,我可受不了……”
掌聲如雷鳴。
這個掌聲。
一方麵送給《典籍裡的中國》,另一方麵,也送給陳凡。
不過。
在震撼這一個節目的開場效果之餘。
對於陳凡所說的李時珍,不少觀眾有一些不解。
“話說,李時珍是誰?”
“這個,我不知道。”
“好像是一位明代的醫生,他寫了一部中醫藥草書籍,叫做本草綱本。”
“哦哦,但好像不出名啊。”
“就看陳凡老師怎麼跟我們解讀了。”
眾人盯著鏡頭。
但他們沒有任何懷疑。
因為陳凡此前打造的所有節目,從來沒有讓他們失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