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吳國可以派一眾部隊對楚國進行騷擾,但楚國卻沒辦法對吳國的騷擾作出太多的抵檔。
當然吳國能攻打楚國,也是因為自己周圍沒有太多強大的國家。
吳國東邊靠海。
南邊其他一些國家還不成氣侯。
北邊雖然有東方大國的齊國,但齊國與吳國隔著好幾十個小國。
所以中原這個地方,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但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最危險的地方。
你越是在中心位置,你越容易挨打。
反倒是你在邊邊角落裡,一來其他大國還打不倒你,二來還可以積累力量慢慢對其他周邊國家出兵。
這就像下圍棋。
一般圍棋的下法都是從邊角開始競爭。
要是一來就下最中間的天元。
要麼是個**,要麼就是你的水平已經完全超過了對手。
“原來如此。”
解釋了這一點,大家對於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的背景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
“六年之後,孫武終於等來了機會。孫武指軍3萬大軍,以及聯合其他幾個小國,進攻楚國。而楚國,便派了20萬部隊準備與吳軍交戰。”
這場戰役,又叫做柏舉之戰。
“3萬人對20萬人,這個,這個,吳國打得贏?”
“不知道,不過,這3萬對20萬,這怎麼打?”
“這比赤壁之戰的難度還要高啊。”
赤壁之戰曹操雖然號稱80萬大軍,但其實也隻有20多萬。
而孫劉聯手,也有五六萬。
可現在,吳國竟然隻有3萬人。
不少人搖搖頭。
按他們的想法來說,這樣的戰役絕對贏不了。
畢竟。
古代不比現代。
在冷兵器時代,一人能打贏兩人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3萬人對20萬人,那得1人得Pk7人?
這還怎麼打?
“可能大家一定會問,3萬對20萬,能打贏嗎?”
陳凡笑著說道:“大家不用著急,我慢慢講給大家聽。”
“孫武做為兵家之祖,他除了祖上是兵法世家之外,他對於兵法也有很深的研究。甚至,他的研究是完全突破前人基礎上的。比如前人打仗,打仗之前,一眾大將,謀士,大臣會計算敵我雙方軍力水平。如果水平相差過大,他們便不建議打仗。當然,孫武也認為這是對的。但是,有的時候打仗不可能什麼時候你的兵力都比彆人強。在沒有比彆人強的時候,那應該怎麼辦,那就應該選擇其他的辦法。”
“孫武做出的第一條策略,那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因為吳國水師很厲害,所以楚國當時就認為,吳國應該會派他們的水師沿淮水或者是漢水這兩條河流前來。可是,孫武卻在行軍途中改變了策略,讓部隊放棄水路,直接走陸路。這樣的策略一出,直接就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
“原本楚軍還派了不少部隊準備在兩條河流那裡夾擊吳國,可沒想到,吳國的大部隊竟然沒有前來。等他們知道消息的時候,孫武已經派了一支由3500人組成的精兵直達漢水,深入楚國腹地。吳國的突然襲擊,讓楚國始料未及。不過,楚國到底還是實力很強。麵對著吳國的進攻,他們還是組織了防禦部隊。”
“並且,楚國認為,吳國進攻楚國也有弱點,那就是戰線拉得太長,他們不可能消耗的起。事實上,孫武也認識到吳國這一邊的缺點。所以,他在帶領吳軍的時候,采取了【因糧於敵】的策略。也就是每打到一處地方,就吃掉與消耗掉附近楚國的糧草。換用現代我們的說法,那就是以戰養戰。”
這般幾個操作一出,一眾學子,以及直播間內的觀眾已經沸騰起來。
“2000多年前的先輩,竟然有了這麼牛叉的軍事策略。”
“嗯,佩服的五體投地,難怪是兵家之祖。”
“各位,大家注意到沒有,孫武在這裡麵還發明了閃電戰。”
“哪裡?”
“你看,孫武派了一支由3500人的部隊突擊楚國腹地,這就是閃電戰的雛形。通過這隻部隊,隻要吳國撕開了楚國一道口子,那麼整個吳軍就可以利用這道口子擴大戰果。”
“妹喲,原來這裡還有一手。”
眾人這會兒已經對於孫武佩服的五體投地。
“此外,這還不隻。孫武的戰略思想還與春秋時期各個國家不一樣,春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的戰鬥,基本上是一次定勝負。也就是大軍集結之後,兩方開始進攻。進攻之後,哪方勝,哪方敗,也就知道了。可是,孫武認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整個戰役遠遠不隻是一場戰爭就能決定的,所以他又開始發揮了此前對於楚國的疲楚戰略。在碰到楚軍時,能打就打,打不贏就跑。或者,哪怕有的時候打得贏,也裝作逃跑打不贏。楚軍沒能預料到吳軍的策略,便采取主動進攻,甚至是乘勝追擊。結果,在他們追上去後,就中了孫武所設計的埋伏,一時大敗楚軍。”
整個戰鬥的場麵越來越燃。
眾人也聽得越來越激動。
其實他們之前對於吳國是沒有太大興趣的。
他們對於齊國,對於楚國,對於秦國……這一些大國是比較感興趣的。
畢竟不管是吳國,還是越國,在很多人眼裡,他們都是小國。
哪怕有一段時間確實很強大,但他們的強大也不怎麼樣。
特彆是吳國國王最後還被勾踐滅了,大家對於吳國就更不感興趣了。
他們覺得吳國國王也就那樣,沒有太大的誌向,打敗了越國還給他留有機會,最終讓吳國滅亡。
此外。
此前陳凡講越國的時候,也講過吳國夫差令忠臣伍子婿自殺,這更讓大家對於吳國滿滿的痛恨。
可縱然如此。
當聽到孫武帶著吳國大軍不斷打敗楚國時,眾人已經被孫武給完全征服了。
這不僅是孫武帶兵打仗厲害。
更為厲害的,是他的軍事思想。
看看現在。
這才打了幾仗,但關於孫武的一係列軍事思想便不自然的流了出來。
【兵貴神速。】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次攻城。】
可惜的是。
吳國畢竟隻是稍稍牛逼了一點,孫武也無法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最高境界。
但縱然如此。
孫武帶著3萬部隊,以弱勝強,打敗楚軍的氣勢卻是讓所有人都無比之喝彩。
“最終,在孫武的指揮之下,吳國五戰五勝,直接攻進了楚國的都城。麵對著如此情況,楚王逃離了楚國都城。楚國百姓聽到楚王竟然逃路了,一時整個國家以及軍心都受到了動搖。為此,吳國也在楚國都城,占據了長達1年之久。”
縱觀孫武一生,他其實並沒有經曆太多的戰役。
有記錄的,那就是這一場以3萬人對戰楚國20萬人的柏舉之戰。
隻是雖然如此。
這一場戰爭不隻改變了整個春秋時期大國的局麵,還對於後世的戰國群雄亦有無比之大的影響。
不過。
這還沒有結束。
陳凡繼續說道:“當吳軍攻破楚國都城之後,孫武建議吳王立即退兵。並說道,吳國久攻楚地,對於吳國也是巨大的消耗,如果長久呆在楚地,對於吳國來說有著巨大的危害。其二,孫武認為,吳國雖然攻占了楚國的都城,但楚國地域很大,他們並沒有完全被打敗,他們仍可以卷土重來。而且楚地人才太多了,一但楚國反撲,吳國未必能防禦得下。其三,那就是吳國舉兵攻占楚國都城,這也讓吳國本土變得空虛。一但吳國國內出現了問題,那對於吳國來說就是雙重打擊。”
“但可惜,吳王並沒有聽孫武的建議。此時的他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麵對著這巨大的成功,吳王放任士兵們對於楚國燒殺搶掠,這也使得楚國百姓對於吳國更為痛恨,果然,一年不到,吳王的弟弟夫概就跑到吳國自立為王。楚國又向秦國求救,秦國派大軍攻打吳王。內憂外患之下,吳王隻好帶領大軍回到國內平息了夫概的叛亂。”
“陳凡老師,那孫武後來呢?”
“後來啊。”
陳凡歎了口氣:“孫武見吳王變得驕縱自大,對於吳王已經失去了信心。事實上,孫武本來就是一個討厭戰爭的人。他研究兵法,那就是想以戰止戰。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孫武的武,止戈為武。可是,吳王雖然能當一時豪傑,但卻不能雄霸天下。對於吳國心灰意冷的孫武選擇了隱居山林,而在孫武隱居的時候,他便將自己這些年總結的兵法經驗,寫出了一部兵家巨作。這部作品的名字,就叫做《孫子兵法》……”
又因為這部兵法實在是太過於霸道,無恥,奸詐,小人……
所以人們又稱孫武為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