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在說些什麼?”瞅著王小穎與程璐小聲的交談著,沒有聽見對話的王深走過去疑惑的問道。
程璐聽言,笑嗬嗬的應道:“嗬嗬,穎寶在說你喜歡吃她吃剩下的東西呢。”
王深聽言稍稍愣了愣,而後給了一個個嗬嗬應對。
話說回來,王深是真的喜歡吃王小穎吃剩下的東西嗎?
可以說,沒有任何人喜歡吃彆人吃剩下的東西。
而王深會這麼說,隻是善意的謊言罷了。
是因為,他想把最好的留給他女兒。
比如說一頓飯菜,王深最開始的時候幾乎很少夾菜,並且吃的很慢,一直等待王小穎吃的飽飽不吃之後,他才會把真正的開始吃起來。
有些時候,王小穎問王深,為什麼他不吃,王深隻會笑著回答,肚子不怎麼餓,或者不太想吃,亦或者喜歡吃你吃剩下的,以此來讓女兒王小穎沒有心理壓力的正常吃飯。
可能是身傳體教,王深的這種做法師承於他的父母。
王深小時候,因由家庭條件不富裕,他的父母每次也是把這種謊言放在嘴邊。
以前王深年齡小不懂,後來慢慢的知道這是父母對他的愛。
所以在之前有著生活壓力的那段時間,王深自然而然的也用這種方法來對王小穎。
隻不過,現在不同,王深有錢了,沒必要那麼節儉。
話說話來,雖說王深那個時候每個月的工資有一萬。
但是江海是一線大城市,消費等方麵不是小城市能夠比擬的。
且不說每個月的物業管理費以及水電生活等方麵的開支,哪怕是王小穎就讀的在江海算是比較好的幼兒園的學費都是一筆巨大的數字,更彆說家中還有兩位老人。
儘管兩位老人身體還很硬朗,然而農村沒有讀過書的老人,一沒社保,二沒退休金,就算每年國家有所幫扶,也就是補貼個一兩百塊錢。
所以,那個時候王深身上的擔子很大。
就算月入一萬,他也過的很是拮據。
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存錢,若是二老隨便生一個大點的病痛,除了賣房之外,他便無能為力。
看似家庭很好,其實很脆弱。
隻要有一環出現問題,必然會有巨大的變化。
而且隨著子女長大,相關開支必然又會上漲,哪怕是報一個興趣培養班都會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換言之,如果王深獨身一人,月入一萬確實夠他用了。
反之,還不夠!
有的人會說,可以把王小穎送到普通學校裡,這樣一來就可以節省很多開支。
然而王深並不願意如此,他寧願自己扛著壓力,最起碼也要給王小穎一個好的生長環境。
這是因為,在大數據下,一個好的生長環境,大概率會對子女的成長有所幫助。
就拿王深自己做例子。
他小時候和村裡的小朋友一同上村裡的小學,一個學校幾百號學生,考上大學的不超過十個數。
如果王深那時候不是被王大力打著讓他學習,估摸著高中都考不上,更彆說走到今天的地位。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確實非常重要。
尤其是王深曾經經曆過,他更是懂得這個道理。
子女,要麼就不要生,生了就要對其儘可能的負責。
其實王深搞不懂,有些家庭條件很困難,困難到連自己都養不活,卻一連沒節製的生好幾個子女。
然後沒能力撫養,以至於小孩早早的輟學步入社會在最底層打拚。
說實話,如果拚出來還好。
若是沒拚出來一直處於社會的最底層,試問他們真的願意被生出來嗎?
顯然,很多人是不願意的,隻是他們沒有選擇。
不說彆的,就說現今基層社會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社會現象,就是有不少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也不願意生小孩。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切身體會到如今這個物質社會的艱難,在沒有能力,在未發跡的情況下,很多人不台想生小孩。
這是因為,他們會想到孩子出生後,大概率也是如他們這般艱難的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既然如此,又何必把孩子生出來受苦呢?
真的,這是如今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很多底層家境的年輕人都有著這種想法。
“王老師,穎寶真的好懂事,看來以後我要是有了孩子得向您請教育兒經了。”走在路上,程璐由衷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