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日本在文學產業上的發達,其實在國際範圍領域,韓國並沒有什麼特彆能拿得出手的作家。
從陸地領域上來劃分,實際韓國的國土麵積隻有10萬平方公裡,這個麵積就和我國的ZJ省、JS省占地麵積接近,甚至還沒有這兩個省份之中的任何一個單拎出來占地麵積大。
從國土麵積上來看,韓國屬於小國寡民。
從政治經濟上來劃分,因為有駐韓美軍的存在,韓國實際並不屬於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
一個國家,想要誕生一位優秀的作家,又或者說指望一位文人出現,成為己方在文化上的“民族脊梁”,實際得滿足三個要點——
其一,必須得是主權國家。
其二,國民必須得擁有抗爭意識。
其三,民族同源,必須得擁有自己的文化。
縱觀曆史,其實不難發現,越是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越是能湧現出一批立誌於救國圖存,喚醒國人抗爭意識的文人誌士。
它們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以自己的筆墨作為刀槍,在民族危亡之際,把自己奉若為黑暗之中亮起的那座思想燈塔,為正處於迷茫之中的國民指向前進的道路。
就比方說中國的魯迅,印度的泰戈爾,前蘇聯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它們都是在國家正處於危難或者淪陷之際,以文字的力量,給予國民巨大的啟發,最終才青史留名被一代又一代的後人永世銘記
為什麼韓國就無法出現諸如類似於魯迅、泰戈爾這種影響一代人的頂級文豪?
為什麼韓國就無法出現在國際社會擁有不俗聲望的傑出作家?
這原因,倒也簡單,終究結底——
就是骨子裡缺少了一口氣!
韓國人,一生都逃不掉的東西,一共有兩樣——
一樣是財閥。
另一樣是三星。
作為一個半殖民國家,韓國並沒能擁有自己真正的主權,即便民族意識覺醒,也會迫於種種現實與壓力,逼迫民眾向資本妥協。
連國家總統都是傀儡的情況下。
你還指望這樣一個國家能誕生什麼文壇巨匠,民族脊梁?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如果是往常,民眾對於思想解放這種事情,其實也不抱什麼希冀。
不論你思想解不解放。
不論你做人努不努力。
不論如何,到故事的最後,你也終究逃離不了財閥和三星。
“抗爭沒有任何意義,不論我們怎麼選擇抗爭,也無法脫離這塊土地。所以我們就隻能在上層製定的既定規則裡,儘全力的去適應這個環境”
胳膊擰不過大腿。
長期身處於這種畸形的環境,令得民眾的思想早就已經被完全奴役。
至於說反抗?
那都是上個世紀衛國戰爭時候發生的事情
實際民眾對於反抗這種事情,根本都已經不抱希望,縱然知曉這個社會有諸多不公,縱然知曉整個國家的環境都隻不過是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製定出的權力的遊戲,可即便如此,在飽受外部侵害的情況下.
大家從來就沒有想過反抗。
大家從來就沒有想過抗爭這種事情。
如果是往常,大家大概率會在這種渾渾噩噩的狀況下,延續上一代人的狀態,過完自己這悲催的一生。
直到
文學市場上出現了一位名為江海的作家。
圖書市場上出現了一本名為《熔爐》的作品。
作家江海在《熔爐》一書中,以最為現實且沉重的筆墨,解開了這個社會沉積已久的黑暗麵,他以一種絕對理性的口吻,向讀者們講述了一個近乎於無法直視的地獄世界。
也正是江海在《熔爐》書中喊出的一句口號,令得思想被奴役了數十年之久的韓國民眾,第一次升起了塵封已久的抗爭之心: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這句口號被喊出來的瞬間,這個念頭根植於心底,也確確實實是喊進了大家的心坎。
“難道我們真的要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我們,需要正義!”
上百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孩子請願,遊行。
表麵上,這隻是一次為弱勢群體發聲的示威遊行。
但實際,這是民眾抗爭意識久違的覺醒!
江海的《熔爐》,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形式,點燃了民眾沉寂已久的抗爭意識。
並且,這一次抗爭意識覺醒所帶來的結局——
是全方位的勝利!
青瓦台方麵不僅破天荒的重審起這樁塵封了二十多年的冤案,甚至還修改法律,將未成年受到侵害新增條款更改為《熔爐法》,不僅如此,青瓦台方麵竟然重新啟動死刑立案,讓這些原本逃脫了法律製
裁的罪人被重新判處死刑.
也正是基於青瓦台的這一係列操作,讓民眾意識到——
原來,抗爭真的是有效的!
這個社會不至於腐朽到沒有反抗的餘地!
也正是江海的出現,令得民眾的抗爭意識逐漸覺醒,這令得江海在韓國一書封神,不止在民眾之間的口碑徹底爆掉,在韓國的各個階級,諸如:文學界,教育界,商政屆,文娛屆
都擁有不俗的口碑!
江海憑借《熔爐》一書,被韓國普通民眾稱之為——
文學的良心!
首爾大學,法學課堂。
課堂上。
崔教授正在向台下的學生講述有關於【文學的良心】,也就是作家江海的生平事跡:
“《熔爐》是推動我國法製化社會進程的一本書,《熔爐》的出現,對於青瓦台方麵加強未成年遭受侵害的法製化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決定”
很難相信,一個中國人,一位中國作家,他竟然.
能被載入到韓國課堂的教科書?
這或許就是文學存在的意義?
這或許就國家大力提倡文化輸出的意義?
其實江海在國內的風評不算差,他被譽為【中國青年文壇第一人】,不過在國內文學界,對於江海的口碑可能僅僅僅限於——
“還不錯。”
“孺子可教,很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假以時日,給到他一定的成長時間,此子必成大器.”
可是,在韓國文學界,江海的口碑和風評可不僅僅隻限於“不錯”這個階段。
他在韓國的風評可謂是被徹底神話。
教科書上,記載了種種有關於江海的評價——
“解放思想第一人!”
“敢於為勞苦民眾發聲的鬥士!”
“在江海思想的帶領下,法律最終被改寫,我們民眾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文學存在的意義,不僅僅隻是為大眾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它更重要的意義是在於,能喚醒勞苦大眾塵封已久的抗爭意識。
如果,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隻知道逆來順受,隻知道一昧的屈從於強權.
那這樣的人生和牛馬有什麼區彆?
也正是江海的出現,令得讀者們發自心底的意識到——
“有人在為我們勞苦大眾撐腰!”
黑板上。
崔教授正一本正經地講述著《熔爐》在韓國發行,在社會層麵掀起的影響:
“人,生而平等!”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人權,即便麵對強權,即便麵對那些不可能戰勝的敵人,為了心中的正義和理想,我們必須堅守下去!就像《熔爐》書中的美術老師薑仁浩,縱然知曉勝利的希望渺茫,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然在堅守!”
“不論何時,我們一定要堅信,黑暗過後,我們必將迎來光明”